高原的孩子

高原的孩子

小的时候,一年中一半时间在北京,一半时间在内蒙古。内蒙古是外公外婆的家。我只记得那时经常坐火车往返于北京和包头之间。我坐在车窗前,痴痴地望着绵延的大青山,外婆温柔地拉起我的手,说:“我们又到家了。”到家了,这是我的第二故乡。

那时的我知道,自己很爱这里。这里的院外湿地上是一个一个菜窑,上面的铁皮似乎都生了锈。院外有和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每到下午,楼里的爷爷奶奶都会搬一个小马扎,做到院子里一起打牌、聊天。我们则疯玩疯跑地满头是汗,累了就坐在外婆的腿上,看他们打牌。邻里亲似一家人,院里的好几个爷爷奶奶都很喜爱我,经常给我一些好吃的。

说起好吃的还真不少,早餐我最爱吃特产——烧麦,这种食物是一种以烫面为皮,包裹肉馅上笼蒸熟的中国传统美食,馅多以羊肉为主。地道的烧麦外皮薄,有一种面特有的香味,羊肉香而不膻,吃上一口满口流油,再蘸上醋,味道好极了!包头人吃的月饼不同于北京人吃的月饼,叫混糖月饼,大概是和了红糖,没有皮和陷之分,可以当主食干粮来吃,这是外公回了北京后最想念的美食。

我对这里有特殊的热爱,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令我着迷。小时候外公带我去遍了所有的公园,脖子上也总要挎一个老式相机,走到哪里都要给我拍几张照片。晚上来到市中心灯火通明的繁华地区散步,有一处很大的雕像总令我浮想联翩。那上面有三只鹿,头朝向三个不同的地方,每只鹿的前蹄都凌空飞起,像是要一跃千里。外公告诉我,这三只鹿头朝向的地方就是有鹿的地方。我想那应该是很远的地方,生活着一群自由自在的鹿吧。可是它们在哪里呢?这个地方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我遐想向往。

内蒙古的人都是能歌善舞的,每次家里亲戚一起聚会吃饭,每个人都要唱一首歌。我的堂弟是个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有一次他唱了一首非常动听的内蒙古歌曲,那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歌词写道:“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述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我体会到了这首歌中对蒙古高原不能割舍的爱,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我眼眶不禁发热,直到热泪模糊了我的视线,滚烫的泪珠滑落面颊,这眼泪的温度像沸腾在我体内的血液,凝结着热烈的依恋和爱。我也跟着唱起来:“我也是草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直到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爱的是那么强烈,那么炙热。

如今,我已经整整6年没有回到到过我那可爱的故乡了,今年七月,学校组织去陕西社会实践,坐在大巴车上,看着窗外的老城墙,我不禁想起了包头,想起了家里那只会报时的钟;想起了对面街上卖混糖月饼的那户人家;想起了已经去世的邻家奶奶……我的泪水毫无防备地涌出,连自己都吃了一惊,身处异地,离开家人,我想念的不是北京,而是那里的一切。耳边似乎又想起了那首悠扬的歌,那时,我从心里认定,自己是高原的孩子,那片土地是我不能割舍的灵魂归宿。

“同学们,我们到了。”导游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打破了我的思绪,到哪了?我到家了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