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维夫人》

《达洛维夫人》

弗吉尼亚·伍尔夫

192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写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而且充分利用了在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之后出版这个事实。伍尔夫在日记中写道:“我……从最开始的两三章一直读到墓地那一幕,都觉得好笑、有感觉、很吸引人、有意思。之后呢,只觉得困惑、无聊、恼怒而幻灭,仿佛看到一个令人恶心的大学本科生在挠自己的青春痘。汤姆(T.S.艾略特),伟大的汤姆竟然觉得这书能和《战争与和平》相提并论。我只觉得这本书文化水平低下且没有教养。它只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工人写的书。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人是多么让人痛苦,多么自负,多么张扬,多么不成熟,多么让人瞠目结舌,多么极端地令人作呕。要是你能吃煮熟的肉,干吗要去吃生的呢?不过,我想,如果你和汤姆一样得了贫血,可能会觉得血是荣光万丈的吧。我自己是很正常的人,早已做好重读经典的准备。”然而,《达洛维夫人》能够成为传世之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脱离了伍尔夫所批评的这种形式。

看上去伍尔夫很明确地表示了自己并不喜欢《尤利西斯》,但她仍然在自己的小说中采用了一些和乔伊斯相同的概念。如:书中的语言在思想与时间之间的流动性,两本书的背景都是六月的一天,都有两条主要的叙事线索。这些都是《达洛维夫人》可能受到《尤利西斯》启发的地方。

克拉丽莎这个人物也受到很明显的外来影响:伍尔夫用她童年时的朋友凯蒂·马克西做了人物原型。她这位玩伴嫁给了一位成功人士,成为上流社会的阔太太。伍尔夫在写给姐姐的一封信中说,关于克拉丽莎的“每个字几乎都是完全按照凯蒂写出来的”。甚至她还想让这个人物死掉,因为凯蒂也从楼梯的栏杆跌下,香消玉殒。但她又否决了这个想法,为克拉丽莎创造了一个分身“赛普迪莫斯·史密斯”,他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最后自杀了。伍尔夫在史密斯身上逐渐灌注了自己一生中面对的很多悲哀与痛楚,甚至让他眼前出现幻觉,听见鸟儿在用希腊语歌唱——这就是她自己以前经历过的幻觉。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