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宗教问题的回答
在德国外长瓦尔特·拉特瑙(Walther Rathenau,1867—1922)1922年6月24日被德国极右分子暗杀后,作为当时全德最著名的犹太人,爱因斯坦也受到了极右分子的威胁,被列入“暗杀名单”。为了躲避德国国内日益高涨的反犹主义的迫害,爱因斯坦接受了来自日本的访问邀请。
1922年11月17日至12月29日,爱因斯坦访问日本。旅日期间,一名基督教青年会的成员向他提出了几个问题。爱因斯坦在1922年12月14日给出的回答最初以日文译文和德文原文在1923年2月出版的日文杂志《改造》(Kaizo No.5,1922,194~195页,197页)上同时发表。后收入《柏林犹太书友宗西诺协会敬献1929年3月14 日爱因斯坦50大寿》(Gelegentliches:zum funfzigsten Geburtstag14. Marz1929dargebracht von der Soncino-Gesellschaft der Freunde des Jüdischen Buches zu Berlin. Berlin: Soncino-Gesellscha der Freunde des Judischen Buches zu Berlin,1929)。
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以《论科学真理》(über wissenschaftliche Wahrheit)为题收录了此篇文章文章,但将前面的提 问去掉,只保留了爱因斯坦的回答。
有人向爱因斯坦教授请教他关于宗教的观点:
1. 您认为“科学真理”与“宗教真理”的出发点截然不同吗?
2. 两者是互相推动的关系吗?也就是说,科学发现能够改善宗教信仰、排除迷信,是因为宗教情感可以给科学发现以推动作用吗?
3. 教授先生持有何种“上帝”观?
4. 教授先生如何看待“救世主”?
爱因斯坦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回答:
1. 给“科学真理”这一概念赋予一个清晰的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真理”一词具有不同的含义,这要看它是涉及一个经验事实、一个数学定理,还是一个自然科学理论。而就“宗教真理”这一概念而言,我根本无法想象出任何清晰的内涵来。
2. 科学研究可以通过鼓励因果思维和提供全局视野而削弱迷信的影响。我深信,所有细致的科学研究工作都基于一种类似于宗教情感的、对理性或世界本身可认知性的热诚信念。
3. 那种根深蒂固的信念、认为可认知的世界是超级理性的表现,就是我对上帝的理解。用通俗的方式来表述,可以称之为“泛神论”(斯宾诺莎)。
4. 我只能从历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宗教传统,除此之外,我与之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