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巫州荠菜
两京作觔jīn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中国诗词在构思上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不直说,就是含蓄。难怪毛泽东对陈毅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故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有通首用比者,谓之比体。如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是,王建《新嫁娘》也是,连玄宗身边的大太监也有这样一首诗。高力士者,传说中与李白脱靴人也。
荠菜是一种野菜,也可以种植。唐肃宗时,宦官李辅国矫制迁明皇西宫,高力士被流放于巫州(今湖南洪江市西,唐属黔中道,地有五溪),见山多荠菜,而土著居民不懂得吃,感而作诗,实托物言志。这首诗句句是在说荠菜,也句句是在说自己。“两京作觔卖”(觔字同斤),是说自己在皇帝身边的时候,原是上得了台面的。“五溪无人采”,是说自己流放到巫州,有很强的失落感——“无人采”,无人睬也。“夷夏”对应上文“五溪”“两京”,分别指边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地区政治中心。“夷夏虽有殊”,是说自己今昔处境有很大的落差。“气味都不改”,是说自己对君王、对皇室的忠心,是经得起考验的。“气味”二字,紧扣“荠菜”,语言非常到位。总之,这首诗的写法是很高明的。
赵德麟《侯鲭录》云:“高力士谪在巫州,咏荠菜诗,为鲁直所称。”按,黄庭坚(字鲁直)有《食笋诗》曰:“尚想高将军,五溪无人采。”可见黄庭坚潜意识中是有这首诗的,不过他把荠菜误记为笋了,这也无关紧要。无独有偶,笔者读研时见过这首诗,并未上心,一次到皖南考察,于席间见荠菜,竟一字不差地记起了这首诗,便打趣道:“有句如此,真可以为太白脱靴矣!”一首诗能深入人的潜意识至此,必为好诗无疑。
历代唐诗选家,虽旁及妇女、和尚、道士,总不及于太监,难怪司马迁说:“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又想起陈衍因元好问讥秦观诗为“女郎诗”,鸣不平道:“诗者,劳人、思妇公共之言,岂能有雅颂而无国风,绝不许女郎作诗耶?”(《宋诗精华录》卷二)宦竖,亦劳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