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1]

巢父掉头不肯住[2],东将入海随烟雾[3]。诗卷长留天地间[4],钓竿欲拂珊瑚树[5]。深山大泽龙蛇远[6],春寒野阴风景暮[7]。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8]。自是君身有仙骨[9],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10]。蔡侯静者意有馀[11],清夜置酒临前除[12]。罢琴惆怅月照席[13],几岁寄我空中书[14]。南寻禹穴见李白[15],道甫问讯今何如[16]


[1]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六载(747)前后,杜甫在长安所作。孔巢父,字弱翁,冀州(今属河北)人。开元末,他与韩准、李白、张叔明、陶沔(miǎn免)、裴政同隐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号“竹溪六逸”。安史之乱后方开始做官。《旧唐书》有传。这时他大约在长安拒人荐举,决计东游吴越,姓蔡友人为之饯行,杜甫在座,便作此诗赠别,并托他问候正游江南的李白。

[2] 巢父:孔巢父,又是传说中帝尧时一个著名隐士的名字。所以这里是双关语,不另取比喻,而自成比喻。掉头:俗语,表示毫不犹豫的姿态。

[3] 烟雾:犹云雾,海上景象。传说东海有三座仙山,为神仙所居之处。孔巢父不肯入仕,要游吴越,志趣高超,所以说他“东将入海随烟雾”。

[4] 旧注:“巢父有《徂徕集》行于世。”今不传。

[5] “钓竿”句:承上“东将入海”句来,是说孔巢父要避世求仙。珊瑚,一种腔肠动物,长在海底岩石上,其骨骼为石灰质,多群体相聚呈树枝状,故称“珊瑚树”。《本草》载:“珊瑚生石岩上,刺刻之,汁流如血,以金投之成丸,名金浆,以玉投之为玉髓,久服长生。”这里说“钓竿欲拂”,是寓志向高蹈之意。

[6] “深山”句:以深山大泽的龙蛇,比喻孔巢父。《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意思是非常之地生非常之物,这里是活用其意。远,远去,指避世隐居。

[7] “春寒”句:写饯别时之天气,寓惜别之情绪。

[8] “蓬莱”二句:假传说以想象,谓孔巢父必成仙得道。蓬莱织女,一作“仙人玉女”。蓬莱,传说中东海里的仙山(《汉书·郊祀志》)。织女:传说为天帝的孙女(《汉书·天文志》)。这里泛指仙女。虚无,指虚无缥缈的仙境。征路,去路,一作“归路”。是,这里用作判断词。是征路,确然断定孔巢父归隐必成仙得道。

[9] 仙骨:古人说人生有仙骨便能成仙。这里指孔巢父原有超凡的气度、相貌。

[10] “惜君”二句:表示欲死留而不能死留的意思,是委婉的惜别之语。惜,舍不得。苦死留,尽力挽留。草头露,草上露水,比喻富贵易失。

[11] 蔡侯:名字不详。侯,是对男子的美称。杜甫诗中对人尊称作侯者十几处,如《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称李白为“李侯”等。静者:指心地恬淡、淡泊名利的人。杜甫诗有数处用到这个词,如《贻阮隐居昉》:“贫知静者性,自益毛发古。”意有馀:指情谊深厚。

[12] 除:台阶。

[13] 惆怅(chóu chànɡ愁唱):失意的样子。因为是送行,不胜依依,所以“罢琴惆怅”。

[14] “几岁”句:照应前面“蓬莱”二句,问孔巢父哪年来信相招。空中书,意思是从神仙界寄来的信。梁僧惠皎《高僧传》载:史宗,不知何许人。一小儿捎来一信,自称一道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涛耳”。史宗开信大惊说:“汝哪得蓬莱道人书耶?”这大概是这句诗之所本。

[15] 禹穴: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市)的宛委山上,相传是夏禹得天书之处。杜甫与孔巢父饯别时,李白正游金陵、会稽等地。

[16] 甫:杜甫自称。这首诗多求仙得道的话。在这以前,杜甫《赠李白》诗中有“拾瑶草”、“就丹砂”之语。所以,这里“今如何”之问,不止是问平安的客套语,也有询问李白学道有何所得的意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