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观察自然现象
等到牛顿再长大一点后,他就可以不用外祖母整天照料,经常自己跑出去玩了。
自然界的一切都令小牛顿分外着迷。有时他会跑到河边,去看静静流淌的河水,还有那在河水中随波逐流的树叶、花瓣等一些东西;有时他也会跑到树林中去。
牛顿对美丽变幻的大自然越来越痴迷,他显得格外的兴奋,在大自然中,过着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本来朋友就少的牛顿,早已习惯了孤独。他其实根本就不想交任何朋友。
唯有外祖母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可是他觉得他脑海里的乐趣与幻想,是外祖母永远不会理解的东西。
牛顿喜欢独享他自认为有意思的生活,也许在别人眼里,他是个可怜的人,没人陪伴,老是独来独往。可是在他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那丰富多彩的世界总是如万花筒般地涌现出让他陶醉的景象。
牛顿不是在忍受孤独,而是在享受孤独。
四季的变换让牛顿单调的生活有了鲜活的色彩。
他时常在开满鲜花的田园里,与小鸟、蝴蝶快乐地嬉戏着,从中找到了童年的无限乐趣。
有时,牛顿会来到小树林里,在树影中,静静地躺上一会儿,然后天马行空地想上一会儿。
小树林里,有着清新的空气,一棵棵嫩绿的小树整齐地排列着,让人赏心悦目。一切都是那么静,让牛顿的思想都像要发出声音来了。
有时,牛顿还会来到垂柳掩映的小河边。
天气特别好的时候,会有闪亮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河水清澈见底,河底上随意地躺着许多鹅卵石,一些地方会长出漂亮的植物,还有像牛顿一样自由自在的鱼儿在游。
一天,牛顿忍不住下到河里去玩。
他拾起几块光洁的石头,又抓起几根水里的植物仔细欣赏起来。他是那么仔细地探究水生植物的奇妙形状,他还奢望能凭借一双小手抓到几条小鱼,想和小鱼交流。可是小鱼很不听话,它们并不想傻乎乎地和人有什么交流,它们更喜欢自己游来游去。
牛顿抓不到一条小鱼,可并不甘心。
他到小树林中找到一根比较直的长木棍,在一端系上一根结实的绳子,绳子的末端拴着一个牛顿自己做的弯钩。聪明的牛顿又抓来几条蚯蚓做鱼饵,把鱼饵挂在鱼钩上。
他把鱼线甩到了河里,在岸边握着鱼竿静静地等待,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河里的动静。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鱼竿还没有什么反应,牛顿觉得自己一直在屏着呼吸,他听到了蛙鸣声,听到了树叶的摆动声音。
鱼饵是不是已经被狡猾的鱼吃掉了?牛顿有些疑惑,但他终于还是没有动,他相信自己一定会钓上鱼来。
突然,鱼竿猛地一沉,牛顿一阵惊喜,一定有个贪吃的鱼儿上钩了。
牛顿兴奋地站了起来,握紧鱼竿,猛地往后一甩,一条中等大小的鱼就随之飞到了半空中,那鱼还在鱼钩上奋力挣扎呢!
牛顿好不容易才把活蹦乱跳的鱼从鱼钩上摘下来。那条鱼并不太大,可牛顿只是满足于自己劳动的第一个成果,并不在乎那成果有多大。
他心里充满了一种新奇的喜悦感,把小鱼放到一个小桶里,还来不及仔细观察这一条,他就急着去捕捉更多更大的了。这一段时间,他只钓了三条鱼,可他还是兴奋极了。他欣喜地观察着那些小鱼,心想这下子你们可跑不了,老老实实地让我瞧个够吧!
牛顿目不转睛地看着小鱼,那样好奇,那样入神,转眼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
牛顿几乎忘了吃饭,后来他隐约听见了外祖母的呼唤声:
“艾萨克,艾萨克,该吃饭了!”
牛顿还没看够呢,可他还是听话地收拾起自己的东西,拎着水桶,回家去了。
牛顿也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他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两位新来的朋友,给它们弄了好多美味的食物,还给它们搭建了舒适的窝棚。
牛顿的天真也透露着孤独内向,正是孤独内向这个缺点影响了他和别人的交流。
再加上他所处的林肯郡,农耕家庭长久地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畏惧上帝,把生活重心放在阅读《圣经》和节制性欲上。在这样一种清教徒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更是养成了拘谨刻板的性格。
在周围人的眼中,牛顿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牛顿的妈妈在丈夫去世的悲痛之中不足月就生育了他。这个孩子不苟言笑、沉默寡言。也不喜欢和别的孩子在一起玩,习惯独来独往,一个人在林间、草地、河边四处游玩,人们经常见他默不作声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幸好,童年孤苦的牛顿的生长环境是纯净的大自然,他的天性里又有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自然之子的这种内趋性性格与热爱大自然的天性结合起来,便又有了优势,那就是他能够,也希望去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牛顿生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经常观察自然现象,这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凡事都想研究个明白,这种好奇心,为他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