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意 趣超脱,妙造得于天成——《闲情逸韵》

序意 趣超脱,妙造得于天成——《闲情逸韵》

盐城,书香世泽,历来人才辈出。沈先生长庚,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曾任中学校长、县人大法制委及内司委主任、质监局局长、市局纪检监察负责人。爱好文学,笔耕不辍,著长篇小说《倡正之路》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沈先生的诗词与书法俱佳,作品屡屡获奖。诗词,法度谨严,意态飘逸。书法,精劲细腻,一任自然。特色纷呈,颇见功底。

我认识沈先生是在逸趣吟友群,2017年6月,沈先生荣获纪念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首届沈鹏诗书画奖大赛诗书类一等奖。群友晒出了他的作品。读之肃然起敬,油然兴感,“平仄里、情凝陶潜,笔追李杜。淡抹轻描皆是画,柳颜风骨盈尺素。喜讯传,沧海一声笑,人争慕”,便填了一阕《满江红》,祝贺沈先生获全国大奖。由是,诗词赓唱,微屏往来。我与先生,亦师亦友,先生的道德文章、清高品格、谦恭态度,皆为我之楷模。神妙之风致,陶冶情操,洗涤凡尘,激励人心,提升超拔。今承谬爱,嘱我为先生诗集《闲情逸韵》撰写序文。窃自知才疏笔拙,焉能胜任,然诚恐有负先生之热情与期许,汗颜之至,唯遵命耳!

打开诗集,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萧远天然之气息,疏朗,雅致,宁静,活脱,有如行云流水,悠远深厚,令人心生愉悦之感。先生每有吟咏,皆出自肺腑,极富韵味。抒怀抱,寄感慨,展一己之灵台。或自然洒脱,或气势磅礴,或情趣盎然,或含蓄蕴藉。行健不已,鼓而发之,展现丰富的内心感受和深刻的人生体悟。内涵深刻,意境高远,工细中见清雅,放逸中蕴疏秀。不作媚人之情状,却有超脱之意趣。以此点赞先生诗集,何谓不可!

一、细腻入微,情趣盎然

景语即情语,情语即景语。情因景生,景以情合,融和无间。《闲情逸韵》中的名篇佳作,或触景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展现的艺术魅力,皆在于有情韵。如:

飞机上览家乡

广袤滩涂扩海涯,江淮流域绽奇葩。

珍禽锦兽招人爱,碧水奇林惹客夸。

接轨申城时俱进,转型环保绿常抓。

手携明月观盐市,似锦花园是我家。

诗的首联粗笔勾勒阔远明丽的图景,次联工笔细描“珍禽锦兽”“碧水奇林”招惹客人,笔底溢出风光无限;颈联——转型环保、接轨申城,两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盐渎风景图跃然纸上。尾联“手携明月观盐市,似锦花园是我家”,有如电影《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自然流畅,毫无雕琢;描摹景物情丽工致,浑然无迹,情趣盎然。

《游丹顶鹤旅游区》清亮明丽,笔锋纵横,内涵丰富,韵味无穷,“银羽无瑕欺瑞雪,丹砂结顶映朝阳。浅池热舞欢迎妙,碧渚清鸣问候忙。”景象何等宏丽!生机、灵气,整个境界灵动起来。“一掠云天风拂面,仙禽邀我赏家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云天清澈,微风拂面,仙禽鸣唤,邀我欣赏。景与情,水乳交融,显示了生机盎然的丹顶鹤旅游区大好风光。

《初夏清吟》的运笔破篇“留春不住别强求,斗转时迁绿更稠。”起处突兀,瞬间激起读者浓厚兴趣,产生迫不及待想读个究竟的心理态势。承之以“芍药天香争艳丽,嫩荷弱柳比温柔。”一个“争”字,着实写出醉赏芍药、流连忘返的心情;一个“比”字,烘托欣赏嫩荷的入迷景况,表现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立夏》后两联为诗生姿,为画添色,“灿烂阳光铺绿地,晶莹露滴湿轻尘。繁花纷谢何须怨?草木葱茏更可人!”诗情画意,两皆超然。尤其末联神韵悠悠,情思缕缕,言犹未尽,耐人寻味。

“叶笑花颦皆醉眼,莺歌蝶舞总关情。”《春分游》诗人用“叶笑”“花颦”两个意象给人超凡脱俗之感觉。“皆醉眼”“总关情”叫醒全篇,活脱脱与大自然的青山绿水,融合为一。细腻深永,意味悠长。

举如:“览胜犹餐鱼翅味,品香似饮碧螺茶”《游大洋湾》,“方惊写实天工笔,忽悟身为画里人”《观诗书画展》,“老来故地寻根处,一甩响鞭三栋楼”《寻故地》。移情入景,情随景生,清新质朴,凝炼生动。

二、曲折委婉,含蓄蕴藉

《闲情逸韵》以“含蓄蕴藉”见长而引人入胜。首先,善于托景抒情,含蓄蕴藉。

景是客观存在,情是主观感受。所托景物,是情感之映射,心像之摄影。“飞红遍地莫忧愁,喜看池塘荷露头。会意蜻蜓频唤醒,芙蓉出沐拔头筹。”《盼芳》芙蓉高洁清丽的气质,仿佛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晓岚散尽钓鱼忙,风静波平映鸟翔。贯注漂浮潜碧水,一竿晃动数朝阳。”《钓趣》借助晨钓,作为感情的载体,抒发情怀,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风格含蓄蕴藏,意味隽永悠长。

其次,善于托物言志,含蓄蕴藉。

大凡咏物之作,借物以传情,咏物而托志,皆非泛泛咏物。写物写人,完全交织,亦即“咏物而不滞于物”,意象鲜明,含蓄隽永。《时钟》显然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和品格。

不改初心漠视难,终身服务惠人寰。

时时绷紧无停息,处处操劳只等闲。

俯首卑微孺子态,横眉跋扈泰山颜。

堂堂正正台前坐,岁月留痕天地间。

作为客体的时钟,风神标格自在,形象鲜明饱满,意境浑融,含蕴无穷。表现的是清廉孤高、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决不争宠邀媚、阿谀逢迎的高尚品格。《白云礼赞》意境深远,启迪心扉,获得全国大奖,人们交口称赞。

风和日丽好春光,清秀云帆碧海翔。

缕缕丝丝轻布目,飘飘渺渺巧提纲。

堆描行者擒老虎,朵状仙禽疗病伤。

人爱晴明皆敬重,天欣洁净任飞扬。

通过赞美白云,寄托诗人独立不迁“晴明”“洁净”的高尚品格,表现坚持正义,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这是诗人心澄如镜,心胸开阔,充满力量的写照。

“虽经北上千回折,不改东流万里长。”《黄河颂》“别看冬深春已近,素颜劲骨好追求。”《立冬》“楼正何愁风撼动,根深不怕影歪斜。”《故乡改革开放四十年》“平生无索取,馈赠尽甜香。”《蜜蜂》“居污茎内洁,亮节孔中通。”《莲藕》“归来伫立凌云处,一览沧桑舞彩虹。”《古松》描绘逼真,有所寄托,具有人格的力量。

再次,善于用典以寄意。

使事用典,语言更为精炼,意境更为深邃,意蕴更为深沉。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嫦娥俯首云端看,太白停杯诗赋酬。”《咏新城》的“嫦娥”“太白”这两个典故恰好配合着眼前“动心”“炫目”的景物,写出了“新城秀色更风流”,从中体会诗人豪迈的情怀。景与典,融为一体,使人不觉是在用典,更觉意味浓深。

“魏魂结草缠秦马,韩信捐金报饭恩。”《清明》用“魏颗”“韩信”的典故,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庶其魂而有知,犹希结草之报”,内容丰富,形象鲜明。

“犹如翼德鞭贪吏,更像包公纠错冤。”《咏青莲》用的是事典,“今日繁荣何所倚,源于活水溢江渠。”《贺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用的是语典。用事入化,用语随性。诗集中用典颇多,毋庸赘述。

另者,善于借古以鉴今。

《悼屈原》中的“奸臣当道阴风盛,正义不伸豪杰伤。读懂忠诚昭日月,悲哀遭遇断肝肠。”《读〈离骚〉》中的“哀叹黎民颠沛苦,讥嘲奸佞犯科狂。山川游览抒豪气,兰菊讴歌谏主张。”触点在古,借鉴于今,以曲折委婉的笔调和含蓄蕴藉的风格,表达感受,抒发情怀,读之不胜感慨。

《泰山庙》《陆公祠》等力作,或登临观赏,或凭吊古迹,或咏叹史实,或追念往事,触景生情,引发共鸣。曲折、委婉、含蓄地发散情绪,更有不尽的意味和无穷的魅力。

三、直书其事,善于铺陈,也是诗集一大亮点

《七十韵排律·恭祝新中国七十华诞》洋洋洒洒九百八十言,场面极其盛大富丽,极尽铺排之能事,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的高超境地。图景流转变换,相叠相映,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只觉俯仰所向,铺地接天,悠远绵长。《排律·军魂之歌——庆祝建军九十周年》凡三十四韵,从南昌起义到如今科技强军,以部队建设为线索,把人民解放军的各个侧面,各个发展的阶段、环节,贯穿起来,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的长篇叙事诗。事件脉络清楚,条理井然有序,感情强烈,气势恢宏雄壮,给人以高远开阔之感。《咏菊组诗十八首》多次获奖,知名诗人孙德荣老师的赏析,道尽其中“善敷者辞殊而意显”之妙处。

沈先生乃一代大哲,先执教后从政,蜡炬丹心,勤奋廉洁,素有清名。《闲情逸韵》中,诗兴勃勃,挥洒一卷光辉灿烂之华章。吾不揣浅陋为析之,以申对先生之敬仰也!是为序。

黄少樵

庚子年立夏于融城乔云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