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佛音中安逝

父亲在佛音中安逝

一八八四年,七十二岁的李世珍患痢疾久治不愈。自知不久于人世,索性顺其自然,让家人请僧人到府上念《金刚经》,在轻缓的梵音中回忆自己起伏不平的一生。

《金刚经》全名《能断金刚波若波罗蜜经》,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经典,是佛学的根本大法。金刚有两种意义,一是能穿透一切的迅速的闪电;二是最坚硬的钻石。这部经讲的是,当各种烦恼来了,修行者能像迅速的闪电击穿烦恼,看透烦恼。让自己的那颗心如钻石一般坚硬,任何烦恼都无法动摇它。

想做到以上两点,依靠的是“波若波罗蜜”,即抵达彼岸的智慧。整部《金刚经》的核心就是,通过抵达彼岸的智慧,断除世间种种虚妄,获得最终的解脱。所以说,《金刚经》是讲智慧的经,属于玄奘编译的《大般若经》中的一种。掌握了智慧,也就获得了快乐。

四岁的李叔同站在病榻前,怔怔地看着即将往生的父亲,眼神中透出一丝疑惑。父亲握着李叔同的手,脸上洋溢着微笑,有气无力地说:“三郎,在另外一片净土,没有贪欲,没有怨恨,没有愚痴……我往生之后,再也不会轮回到人间受苦,这就是抵达彼岸的智慧。”

李叔同看着父亲,似乎明白了什么,忽然,他轻轻地背诵起《金刚经》里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李世珍听罢,喜极而泣,含笑而逝。

想想真是感慨万千,李世珍一生推崇的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在关键时刻却没有抚慰他身心的痛苦和迷茫,唯有佛法让他大彻大悟,获得身心的解脱。

遵照李世珍遗言,灵柩在家停放七天,由高僧率领众僧分班诵经,在阵阵经声中引领逝者去往西方极乐世界。停柩发丧七日,僧人们敲击法器,钟鼓磬钹齐名,念经声此起彼伏,在香烟氤氲中,李叔同随同家人送父亲上路。

这样的世俗化的宗教仪式,在李叔同眼中成为戏剧,让他对死亡有了另外一番理解。

这场奢华的葬礼,由李鸿章点主,武馆马三元“报门”,引起津门各界的关注,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

此后几年里,模仿僧人作法事成为李叔同的一大乐事,他扮作僧人,身披袈裟,带领孩子们学放焰口给饿鬼施食,以此保佑逝者安全到达地府。这是李叔同第一次对佛教产生兴趣,而在此后的人生履历中,佛学造诣成为他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父亲身上,李叔同学到了慈悲,学到了与人为善,学到了爱护万物,悲悯众生。

那段时间,李叔同在家中养了很多只猫,有从集市上买来的家猫,也有从外面收养的野猫。他善待每一只猫,并给它们起了名字,被家里人视为爱猫成癖的三少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