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是徐州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李可染而言,深厚伟力的徐州大地养育了他也成就了他。出身平民家庭,虽然不能够提供读书求学的良好条件,但相对自由开放的家庭环境却最大可能地保护并发掘了李可染的艺术天性。童年试墨,逢遇乡土画师王琴舫的点拨,已现“素质可染”。年甫十三,拜师乡贤钱食芝,李可染得以进入传统中国画世界。艺术品类是相通而互生的,于地方戏“拉魂腔”的热爱以及胡琴艺术的痴迷,增殖了李可染的艺术禀赋。一把胡琴,伴其一生,加深了李可染于苦难人生的理解以及底层民众的关怀,也发展提升了其艺术的情感基调、民族情怀以至国家大爱。

一、平凡家世

一直有人说,如果没有离开徐州,也就没有后来驰誉中外的大师李可染。联系大师的生平行迹,仔细琢磨,这话说得是有道理。不过也应同时看到,没有故土徐州的文化哺育,也许一样没有大师李可染。应该说,李可染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还是徐州的。

之于整个中国而言,徐州确实是一个深厚伟力的地方。《尚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禹分九州,徐州其一。有着5000余年的文明史、2600余载的建城史,徐州是江苏省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南北文化的交融集萃之地。“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黄河文化、齐鲁文化与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徐州交汇,哺育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一大批文臣武将,为两汉文化的产生铺垫了地理温床。这一区域文化经过汉王朝的统理、演进、发扬,同时吸收、融汇各种文化精髓,形成了以汉朝文化为母体、汉族文化为主体、汉字文化为载体的大文化体系。徐州,俨然是一种文化原型的生成地。徐州扼东西南北要冲,俯瞰中原,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民风彪悍。五省通衢,处交通往来之中,各种文化钩联杂融,徐州人争强好胜。

李可染是个典型的徐州人。低调谦虚,口讷寡言,他很少提及自己的身世,所以能够见到的相关记述也就很少。

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公元1907年3月26日),李可染出生于徐州一个平民之家。其家位于徐州南马路旁石婆婆坑,家里贫穷,只有数间草房可供居用。李氏一家数代清苦,延及祖辈已呈穷极之相。祖屋处徐州东约五十里的铜山县徐庄镇后场村,北距今陇海铁路约200米,东距黄集火车站约3公里。据《李氏族谱》(陇西堂)(卷二)记载,后场村李氏来自后场西南约20里的“圣水庵村”。明代在“圣水庵村”定居的李钦,为族谱中的一世祖,子李明为二世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祖失名,七世祖洪勋、洪才,弟兄二人,洪勋三子,朝裕、朝禄、朝相,是为八世祖。八世祖朝相传之九世、十世、十一世皆失名,十二世祖名有万,但十三世、十四世又失名,到十五世李惠春,在徐州开“宴春园”饭店,家业方见起色。之前,李氏各代都是贫苦农民,故乡后场也没留下一间像样的房子。

后场《李氏族谱》第75页“十六世”记载:“永顺,字可染,居徐州。”李可染原名李永顺,父母亲皆目不识丁。父亲名唤李惠春,早年生活难以为继,从后场村老家逃荒到徐州谋生。先以下河打鱼为生,后来到饭馆做学徒,出师后在一澡堂门口摆摊卖包子。聪明勤劳,节衣缩食,渐渐有所积累。到李可染出生时,李惠春与弟弟李惠林合伙开一家名叫“宴春园”的饭馆,店名就是据其名字“惠春”节取的。该饭馆生意不错,主要依靠“彭城鱼丸”、“吊地瓜”几道乡土风味的拿手菜。“彭城鱼丸”以黑鱼和蛋清汆丸,猪油爆香葱姜,香菇青菜点色,鱼汤煨炖而成;“吊地瓜”用小秧红壤地瓜为主料,加之蜂蜜、桂花,文火慢慢熬制乃得。这两道菜,都是慢工出细活,容不得着急匆忙。李可染到晚年,常常向别人提及自己的早年家庭及与美食的缘分:“父亲做事勤劳俭省,对人诚实而有耐性,因之他经营的小本生意慢慢得到了发展,等我出生之时,我的家庭已成为一个不愁吃穿的小康之家了。”今广大北巷16号“李可染旧居”所在地即为李惠春开饭店时期购置的,时在1920年前后。李惠春把南关外居住多年的茅草房翻盖成砖瓦房,两进院落,与其弟李惠林分住前后院,也算是李氏从“圣水庵”以来最辉煌的时代了。

李可染母亲也姓李,为一菜贩家的女儿,亦为清苦人家出身,有姓无名。也许是小商业家庭出身,她生性乐观,且身体硬朗,一辈子都是传统妇女那般生儿育女不辞劳苦。20世纪50年代,和李可染全家一起生活在北京。孙女李珠忆及奶奶:“奶奶身体很好,吃饭不肯用小碗,每顿饭都在大家后边,把什么菜都和饭盛在一起,虽然牙全没了,但什么都能吃,是吞下去的。她喜欢玩老式的纸牌,春节除夕之夜,别人全困了,她还兴致不减,要郑于鹤陪着一直玩下去。”李母性格相对外向,处事坚忍通透,一派传统慈母之风。

李惠春夫妻小本经营,厚道持业,倒也一改往前,生活日趋温饱盈余。二人共育有子女8人,3男5女。李可染上有哥哥李永平、姐姐李萱,下有妹妹李永珍,弟弟李永祥,妹妹李永淑、李畹、李娟。妹妹李畹后来也成为画家,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兄妹八人,成年有后嗣者七。据侄辈李秀君叙述,李永祥生于1913年,擅长作画而天赋很高,19岁曾在快哉亭公园举办个展。1934年患急性阑尾炎病逝。临终前,疼痛难忍以致在地上翻滚。后每谈及弟弟的病亡,李可染皆沉痛于中,叹惜如此天资聪颖之人却没能够有一幅画作留存。

父亲李惠春早年打鱼谋生,落下筋骨疼痛的毛病,50多岁就只得拄拐杖行走,61岁时去世。母亲延年益寿,86岁上于徐州老家过世,可惜,时值1968年“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李可染本人亦遭到冲击,未能返回徐州治丧哭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