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字健生,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素有“小诸葛”之称。

一九二四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广州大本营开始着手统一两广,将其作为国民革命根据地。白崇禧帮助李宗仁讨沈(鸿英)驱陆(荣廷),将广西置于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及一九二六年北伐军兴,白崇禧一跃而为蒋介石的参谋长,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所至有功。

“七七”事变既起,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蒋介石函电交驰,促白崇禧去南京共赴国难。以后“蒋传”论述及此,谓“李宗仁受命统率南京以北的军队,白崇禧被任命为参谋总长,他们对国家都有很大的贡献”a。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

抗战初期,白崇禧与中共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合作得很好,如李宗仁的五战区设立一个动员委员会,由白恂周之请,荐钱俊瑞、范长江去担任该会的领导;又如台儿庄大战爆发后,白崇禧奉派去徐州赞勷李宗仁指挥作战,当时白崇禧特接纳周恩来的建议,在战术上采用阵地战、游击战、运动战紧密结合的方针,从而取得台儿庄血战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后,白崇禧对这部战略巨著深为赞赏,将其基本精神摘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经蒋介石同意,将此两语由军事委员会令发全军,作为对日作战的指导方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召开的南岳军事会议,通过白崇禧建议成立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汤恩伯、叶剑英主持其事,由此可见白崇禧对游击战的重视。

抗战胜利,毛泽东来渝商谈和平。《桂园大事记》这样写着:“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六日,毛泽东主席在桂园接见白崇禧。经过‘皖南事变’,表明毛氏不咎既往,并对白崇禧寄予期望。后笔者承周恩来面告,白崇禧是中共争取的三个国民党人之一,但白氏也如其他两位一样,没有转到人民阵营中来。 ”

白崇禧对战后接收问题,曾向蒋介石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主张先接收,后受降;反对军队整编及改组军事机构。以一九二八年小汤山裁兵会议的教训,可资参考。但蒋介石不接纳,以白崇禧为首任国防部长,而任陈诚为参谋总长,置白氏于有职无权的地位。蒋介石以官邸会报方式指挥作战,白崇禧认为这是对共军作战失利的主因。

一九四八年春,李宗仁在第一届国民大会竞选副总统中得胜,蒋介石将白崇禧从国防部长外调为华中“剿总”总司令,白氏要求统一指挥中原大军,并提出“守江必先守淮”的攻势防御方针,蒋害怕桂系势力坐大,不予理睬。及辽沈战役惨败,何应钦派郭汝瑰飞北平谒蒋,无论如何要白崇禧统一指挥中原军事。白崇禧初答应而后峻拒,因刘峙、杜聿明把“徐总”主力像一字形摆在陇海线上,没有纵深配备,要想重新部署兵力已时不我与了。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下旬,白崇禧看到徐淮战役已近尾声,先后发出“亥敬”“亥全”两电,向蒋介石提出建议,要求重开国共和谈,蒋怀疑白崇禧以实力威胁他下野,误会甚深。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蒋介石邀国民党中常委到黄埔路官邸餐叙,提出“个人的进退绝不萦怀”的元旦文告征询意见。谷正纲、张道藩等痛哭流涕,声言蒋介石不能以下野来要求和平。蒋氏即席怒斥道:“我之愿下野,不是因为共党,而是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言毕愤而离开,其对白崇禧不谅之情,人所共知。

及李宗仁代政,以和谈号召内外,但因形格势禁,卒不接纳和平协议。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宁府局处广州,粤中政要及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白吉尔力主白崇禧主力守粤,而蒋介石迟迟不允所请,以致坐失时机。其后李宗仁失意赴美,白崇禧则辗转从海南入台。从蒋经国所发表的《负重致远》一书来细加分析,就可知道白崇禧在台湾的日子很不好过,结果他死得不明不白,时人惜之!

《白崇禧传》不评论白氏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氏曾在北伐、抗战时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分裂到衰败的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温故而知新,古往今来,无不如此。希望本书之出版能对读者加深认识中国近现代史,有所裨益。

a 董显光:《蒋“总统”传》,第二卷,第二九一页。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