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蔡邦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邦华先生1902年出生于江苏溧阳,早年曾留学日本、德国,归国后执教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曾任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13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奉命赴台湾参与接收台北帝国大学,并任国立台湾大学农学院首任院长,1953年调任中国科学院领衔昆虫学研究工作。作为我国现代昆虫学的创始人之一,先生一生笔耕不辍、教泽绵延,为我国的昆虫学研究和育人事业做出了卓著贡献。
蔡邦华先生将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他热爱的科教事业。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政治经济时局风云激荡,海外学成归国的蔡邦华先生,在当时十分艰难的时局下,仍然醉心科学研究、矢志教书育人,取得了蜚声海内外的学术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先生继续奋斗在科教战线,在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森林昆虫学等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我国昆虫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蔡老光辉的一生及其取得的杰出成就,应该归结于他始终遵循的奉献精神、科学态度和为人准则。
蔡老的奉献精神贵在始终将强烈的爱国心与事业心相结合。少年时期的蔡邦华选择了科学救国之路,离家远渡日本求学,学成后立即回国,成为当时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自宜山迁至遵义时,他受命作为浙江大学迁校委员会成员,并被选为遵义新校舍筹备委员,为学校西迁发展和保存中华文脉做出了重要贡献。蔡老一生中所选择的研究课题,均是当时国家面临的重大需求,20世纪30-40年代最重要的农业害虫“南螟北蝗”、50年代最重要的森林害虫松毛虫、60-70年代的建筑害虫白蚁都是他深入研究的对象。此外,他很早就关注和提倡害虫的综合防治,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章和建议报告,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广泛采用。
蔡老的科学态度贵在始终将求是精神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强调了发展植物检疫事业的重要性。20世纪40年代,浙江大学在湄潭艰苦办学期间,蔡老就地开创了我国五倍子科学研究,其成果被李约瑟博士推荐发表在英国伦敦皇家昆虫学会会报上。20世纪50-60年代,蔡老综合他对水稻螟虫和松毛虫研究的经验,提出了农林害虫的综合防治思想和措施。蔡老是我国最早开展昆虫分类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先后发现昆虫类群新属、新亚属、新种团、新种和新亚种等150余个,科学创建了昆虫分类的新系统,并编著了我国第一部“昆虫分类学”。蔡老是我国昆虫生态学和森林昆虫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他的许多开创性研究都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蔡老的为人准则贵在始终将正直为人与真诚待人相结合。他曾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保护学生。平日平易近人,关心学生成长,不仅与学生一起深入田野调查,而且亲笔为学生写就业推荐信,鼓励学生为国家服务。蔡老在学术讨论中始终发扬民主,倾听各方意见,鼓励晚辈畅所欲言,甚至公开修正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亲密如友、感情融洽。蔡老一生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他的为人风范更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今年恰逢蔡邦华先生诞辰110周年,亦正值浙江大学建校115周年。蔡老一生,与浙江大学结下了世纪之缘,他见证和参与了浙江大学筚路蓝缕、弦歌不绝的办学历程,他为保存和延续求是文脉而日夜操劳、殚精竭虑,他为维护学校秩序和学生权益四处奔走呼吁,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和最珍贵的回忆都留在了求是园。我们将永远铭记蔡邦华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的功德业绩和精神风范,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坚定地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
这部《蔡邦华院士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乃是为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学界宗师而作,其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和图片,选载了部分先生的重要著作和相关纪念文章。这些资料和文章的汇集出版,充分表达了对先生为人、为学的崇敬和感激,深切缅怀先生对浙江大学、对祖国科教事业的深厚感情和重要贡献。余衷心希望文集能够引领后学、鼓舞志气,将先生开创的事业不断发扬光大。
是为序。
浙江大学校长
二〇一二年元月一日于求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