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启“迪”无限 (2)

2010年前后,迪士尼公司内部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2009年9月,迪士尼公司收购了美国漫画业巨头奇迹漫画公司,获得了奇迹漫画公司旗下包括“钢铁侠”和“X战警”在内的近5000个经典漫画形象的所有权。2010年12月,迪士尼公司将其旗下的米拉麦克斯公司“打包出售”,获得6.63亿美元的交易价格。近年来,尽管米拉麦克斯在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仍有斩获,但电影票房收入并不理想,而且米拉麦克斯的财务状况开始严重恶化,影片产量也大为减少。迪士尼公司果断“割爱”,把目前的战略放在“迪士尼”、“皮克斯”和“奇迹”三大品牌下集中发展大银幕电影。通过一系列的“大换血”和“大买卖”,迪士尼公司如获新生。

除了内部改造,迪士尼公司的海外扩张也从未停止过。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可以说是迪士尼公司2010年的一个大动作。这一举措不光为上海带来可观的拉动效力,也必将为迪士尼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在上海迪士尼项目中,中方和迪士尼公司分别占57%和43%的股权,迪士尼方面投资比中方少,这是迪士尼公司的谈判蓝本。在乐园收益方面,据权威预测,其中门票收入占据50%,食品和饮料收入占据24.5%,商品收入占据24.5%,其他收入为1%。上海方面只能在门票收入中分成,而其他50%的收入,全部归迪士尼所有,这是迪士尼公司赢利的保障。

除此之外,上海市政府提供土地和绝大多数建设资金,日常管理则交给美方团队,每年向迪士尼公司交品牌费和经营收入提成。每年上缴授权费,这是迪士尼公司稳赚的底牌。

毋庸置疑,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对中方和迪士尼公司来说是互利共赢。仅从以上分析可知,华特·迪士尼公司才是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

目前,迪士尼公司四大业务——影视娱乐、媒体网络、主题公园、消费产品,都已在中国落地。“窥一斑而知全豹”,由迪士尼公司积极的“中国战略”不难看出其在全球扩张与发展的强健步伐。

摒弃所谓的“大企业病”,做到不断地自我审视,不断地自我否定,并在不断地自我战胜中前进和发展,对大企业来说,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米高梅在艰难求索中失败了,迪士尼公司却做到了,它并没有被近百年的历史所累,相反,一直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和不断创新的锐气。

以迪士尼为“镜”

正如冰心那段被人吟诵至今的名句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如今,“迪士尼”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名字,或一个公司的名称,它代表了一个气度恢弘的创业历史、一个经典的经营神话、一个前无古人的动画时代、一个爱与梦想交织的童话国度。

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复杂、艰辛的故事。“商场如战场”,迪士尼公司征战商场,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也不乏硝烟和战争。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而传媒娱乐这种新兴产业,市场行情变幻莫测,竞争者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对迪士尼公司而言,可以换种说法是“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