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荒之地建造居室(2)

《周易》中有所谓“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意指通过不可思议的力量来感化百姓,把百姓引入正途,这样的行为叫作“神化”,它是称颂伟人能够用伟大的品格来感化人的词汇。孔子是圣人,故其所到之处,都能用自己的品德“神化”周围的百姓。因此,从孔子口中说出“何陋之有”,乃是理所当然的。

通过上文的《何陋轩记》可以看出,王阳明将孔子视作自己的榜样,同时希望通过亲身实践,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龙场百姓。王阳明是一位重视体验的思想家,且重视的是在其他儒学家身上很难看到的切实体验。不难想象,王阳明通过切实体验凝练出的哲学思想,不仅感化了当时的儒者,也感化了龙场的百姓。

尽管王阳明自认为是蛮荒之地的“孔子”,但在结尾处他还是谦虚地说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钟伯敬对此评价说:“若无此语,几近夸耀。”

虽然王阳明想以圣人自任,但最终还是没敢以此自居。

建造君子亭

何陋轩修好之后,王阳明又在前方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君子亭”,并特意写了一篇《君子亭记》(《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的主干、枝叶和风姿等代表了君子的四大美德——君子之德、君子之操、君子之时和君子之容,所以竹子又被雅称为“君子”。由于亭子周围遍植竹子,所以王阳明特意给此亭取名为“君子亭”。

成为君子是王阳明的理想,而且门人弟子也一致认为王阳明就是君子:“夫子盖自道也。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若愚,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慑,处困而能亨,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虽守方而弗拘,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其处雍雍,意适而匪懈,气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对此,王阳明回答说:“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

通过弟子们对王阳明的极力称赞,可以想见王阳明应是一位世间少有、具有高尚品德和巨大感化力的大儒。王阳明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超群的感化力,主要有两点:一是王阳明自身的人格魅力;二是王阳明的思想是通过实践得来的,故而以切实体验为主旨,以心为根本。

前文已述,王阳明心学是对陆九渊心学的继承和发展。陆九渊拥有超常的感化力,这与他向“生机勃勃”的内心求理是分不开的。陆九渊的弟子曾说,陆九渊非常高兴时,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授课时,陆九渊不是通过对书籍的解释,也不是通过理论来说服对方,而是通过人格与人格、心与心的交流来感化对方。朱熹的授课方式与陆九渊的完全不同,他是以对书籍的详尽解释以及精微的理论分析来教诲弟子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