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5

实际上,袭人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反应,完全在于宝玉的最后一句话:“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宝玉跟谁睡过?从开篇以来,只有她袭人一个人啊。当袭人把自己和宝玉不可告人的私密,作为显摆自己的资本,并借此潜意识地将自己提高到了姨娘的地位时,殊不知宝玉是把自己当成了黛玉的替身。说直白一点,宝玉跟袭人寻欢的时候,想到的是黛玉,袭人不过是一具肉体的替身。对于一个女儿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样的遭遇更令人感到羞辱和悲痛的了。她一心为宝玉,将自己所有的感情都付诸于宝玉,她没有做宝玉正妻的非分要求,她的最高目标仅仅是做姨娘。

但是,黛玉的出现,让她感到自己连这个简单的愿望都无法实现。她想,如果黛玉成了正妻,宝玉一心和黛玉两情脉脉,恐怕连和自己亲密一下的意愿都没有了。想到这一层,袭人“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想,如何处置,方免此丑祸”。此时,“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的袭人也担心,宝玉、黛玉长期住在大观园,说不定哪天按捺不住情感,跟当年宝玉与自己“初试云雨情”一样,也整出点事情出来,这“丑祸”可就出大了。

在黛、钗的选择题中,袭人的天平开始倾向薛宝钗了。这也让我们看到,继薛宝钗点燃了王夫人心中的希望之后,袭人的加盟更是让王夫人信心倍增,“金玉派”走出了短暂的阴霾。

在第三十四回,王夫人要召见怡红院的丫头,袭人“想了一想”,便自己去了。王夫人一见袭人,便数落道:“不管叫了谁来也罢了,你又丢下他来了,谁伏侍他呢?”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王夫人这次召见,只是简单询问一下宝玉养伤的情况,哪里用得着身为怡红院“第一名押司”的袭人亲自出马?但是,袭人“想了一想”还是来了。袭人此行是另有所图的,那就是告密!

前面已经说过,袭人的内心动机是做姨娘,宝玉诉衷肠的突发事件则成为袭人崩溃的导火索。我们可以将袭人的告密算作是“你不仁,休怪我不义”的报复行为,但更应该看作是袭人实现终极目标的最后一搏。袭人很清楚,要获取姨娘的地位,首先必须要得到王夫人的支持。同时,王夫人到底倾向于宝钗还是黛玉,袭人还得探一番底。

简单点说,袭人此行的目的有二:寻靠山、探口风。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再来看袭人告密的整个细节,就能心知肚明了。作为非家养的丫头,袭人为什么能够做到怡红院“第一名押司”,也可以从这段告密事件中找到答案。

总的来看,袭人向王夫人告密一段,充分地展现出袭人擅于揣摩上级领导心理、擅于为自己创造最佳机遇的能力,这种能力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锁定主题,不扩大敌对面。王夫人向袭人求证贾环向贾政告密的事,我们有理由相信,袭人对这件事是非常清楚的。在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后,袭人立即把焙茗找来询问,焙茗说琪官的事多半是薛蟠“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挑唆别人“到老爷跟前下的火”,金钏的事“是三爷说的”,焙茗说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可信度应该是相当高的。袭人当时听了这两件事都对得上号,“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在宝钗来看望宝玉时,袭人还将焙茗的话说给宝钗听,说明她是完全采信了的。但是,当王夫人问起这件事的时候,袭人却留了一个心眼,说:“奴才倒没听见这个话。听说为二爷霸占着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王夫人一再追问,袭人一口咬定“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