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女“同志”陈衡哲 3

令任鸿隽心醉并竭尽全力追求的这位女留学生就是陈衡哲,笔名莎菲。陈氏在《自传》里说:“我的祖父是湖南衡山人,但因我的祖母和母亲都是江苏武进人,我自己又是生在那里的,所以就算是武进人。”陈衡哲的祖父陈梅村是清朝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勤于读书,为人正直,共有十三个子女。陈衡哲的父亲是幼子,曾担任过清朝的官吏,共生五个子女,陈衡哲排行第二,三妹陈衡粹是著名戏剧家余上沅的夫人。陈衡哲从小聪慧好学,深受父母喜爱,1914年清华学堂首次招收庚款留美女学生,经过考试,陈衡哲被录取,她作为两名录取的女生之一,先入纽约Putnam Hall女子学校学习,后入美国五所最有名的女子大学之一——瓦沙女子大学(VassaCollege),专修西洋历史,同时学习西洋文学。1918年在瓦沙女子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继而入芝加哥大学继续学习深造。

1916年夏天,任鸿隽、陈衡哲、梅光迪、杨杏佛、唐钺等人在美国东部绮色佳相聚,而这时的胡适已进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失却了与陈衡哲见面一睹芳颜的机会。许多年后,胡适的学生、著名史家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用幽默、揶揄的笔调写到当年这段往事时说:陈衡哲“豆蔻年华,藏在深闺”,“惊鸿一瞥地在绮色佳出现”,“与诸名士游湖借伞之时,适之却远在二百英里之外,服务无由,而挟伞于后、尾追不舍的却是胡氏最好的朋友任叔永。”[3]也就是说,此时的任鸿隽已施出浑身解数欲将陈小姐一举“拿下”了。

在任氏的介绍下,胡适于1916年10月开始与陈衡哲通信,就文学改革之类的问题进行探讨。1917年春,任鸿隽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4月7日,任陪同胡适与陈衡哲相见。胡适在《藏晖室札记》中记道:“4月7日与叔永去普济布施村(Poughkeepsie)访陈衡哲女士,吾于去年10月始与女士通信,五月以来,论文论学之书以及游戏酬答之片,盖不下四十余件。在不曾见面之朋友中,亦可谓不常见也。此次叔永邀余同往访女士,始得见之。”[4]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