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2)

二、以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为基础

《文心雕龙》体大虑周,是向来学者所公认的。刘勰在《序志》篇中这样说明《文心雕龙》全书的纲领、体系: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

虽然刘勰上述的说法未能把全书每一篇都纳入上述的体系,而研究《 文心雕龙 》的学者,在根据现代的文论术语重新规划全书架构时,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 文心雕龙 》具备系统性是不容置疑的。《 文心雕龙·宗经 》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一语道出经典( classic )的特质。《 文心雕龙 》不在儒家经典之列,但绝对是中国文论的经典。它论“文”或文学之起源(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文”之作用( “经纬区宇,弥纶彝宪” )、“文”之分为情与采( 相当于内容与形式 )、“文”之各种体裁和风格,它论“比兴”,以至论批评之难以不偏不倚,论知音之难觅,如此等等,都是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议题,其见解也多是中庸而高明的﹔一直到今天,我们仍觉得旧而弥新。这就是它的恒久性。要显示《 文心雕龙 》的丰富内容,并详述其体系性、恒久性,我们可以根据《 序志 》篇的纲领来加以说明、铺陈。我们也可以换个方式,斟酌采用现代西方通行的文论架构,建立一个《 文心雕龙 》的体系,并借此说明其恒久性以及与西方文论相同、相通的普遍性。

面世逾六十年、影响很大的韦礼克、华伦(Rene Wellek & Austin Warren)合著的《文学理论》(Theory of Literature ),把文学研究分为三个范畴。( 一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原理、类别、标准等;( 二 )文学批评:对具体作品的研究,基本上是静态的;( 三 )文学史:对具体作品的研究。韦、华两氏从另一个角度,再把文学研究分为二类。( A )外延研究:研究文学与传记、心理学、社会、理念的关系,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B )内在研究:研究文学的节奏、风格、比喻、叙述模式、体裁、评价等等(6)。

笔者参考了韦、华的说法,决定把《 文心雕龙 》的内容分析、归纳为下列的纲领,建立如下的体系:

(甲)文学通论

(1)文学本体研究

(2)文学外延研究

(乙)实际批评及其方法论

(1)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批评

(2)实际批评方法论( 六观法 )

(丙)文学史及分类文学史

(1)分类文学史

(2)文学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