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孤城哀鸣(2)

主题仍然是讨论南京的问题。刘斐把上次会上的意见重复了一遍后,蒋介石让大家发表意见。

“我看不妥,南京非固守不可!”唐生智首先回应刘斐的话,他说话时有些激动,“南京是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我们这些一直跟随总理革命的人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我不同意刘厅长的意见,坚决不同意!”说完他两眼盯着蒋介石,意思你老蒋到底什么态度。

没有人再说话,因为除了谷正伦外,其他人其实早知道蒋内心所想了。

蒋介石出声了:“孟潇的意见是对的,值得考虑,我们再研究研究吧!”孟潇是唐生智的别号。

这一天幕僚会没有最后决定正式方案。

第二天晚上,幕僚会又在中山陵召开。唐生智的意见居然占了上风,因为似乎谁提出不守南京,就有些对不住总理孙中山的在天之灵!唐生智是什么人?读者也许不知,其实唐某人过去一直是蒋介石的老对头,曾经参与过“讨蒋”,失败之后就一直称病,蒋也没有好心对待过他。唐生智在失去兵权多年后,一直耿耿于怀,欲求再执兵权。他在军委会任执行部主任,虽在核心层,其实也是听命行事的角色而已。有人说此次“病鬼”唐生智那么慷慨激昂地要固守南京,目的是想从蒋介石手中夺回些兵权。到底是真是假,蒋介石心里有数。

好嘛,老唐你不是想固守南京嘛,那就由你来吧。开第三次幕僚会之前,蒋介石已经想定主意。不过,蒋介石毕竟是蒋介石,会议一开始,他仍然问几位高级同僚:“你们的意见想好了吗?”

唐生智还是第一个发言,固守南京的口气比前一天还要坚定。蒋介石瞅瞅何应钦等,问:“你们几个呢?”

没有人回应他。

蒋介石若有所思地说:“我看孟潇兄的意见是对的。”突然,他转而又问:“那——谁来负责固守南京为好?”

谁来固守?

大家看看何应钦,何应钦冷笑一声没吱声,心想:我是总参谋长,留下来总不太合适吧?

徐永昌摇头,没有说话。

谷正伦直着脖子,倒是想挺身而出,可又觉得自己可能不是这块料,便把目光移到了刘斐身上。刘斐心里明白,他是个“主撤派”,委员长加总司令肯定不会让他留下的。

“说啊,谁留下来固守最合适?”蒋介石又问。

继续沉默。

蒋介石生气了,说:“如果没人守,那就我来守吧!”

唐生智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委员长,你是一国之元首,全军之统帅!这回你不能身先士卒、独守孤城。若真没有别人负责,我愿意勉为其难,而且我向委员会和各位保证:我一定坚决死守,与南京城共存亡!”

蒋介石一听,似乎真的有些激动地走到唐生智身边,右手用力地拍拍这位曾经要把他“千刀万剐”的老对手的肩膀,说:“可贵可嘉!孟潇兄精神可嘉!很好,就由你孟潇兄负责了!”转身,蒋介石对何应钦说:“就这么办,有什么要准备的,马上办,可让孟潇先行视事,命令随即发表。”

“明白。”何应钦道。他心想:老唐你这头病马出任南京守备司令,实在是太合适了,一是我们有个理由向外交待,二则你这个可有可无的老贼即便被日军打断四肢,仍未真正伤及我军我国之有生力量也。

南京守与不守的大事便这么定下。几天后,关于唐生智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的命令在军内和《中央日报》上公布。其实在这个时候,南京城已经出现一片混乱之势,原因是除了上海不断传来的坏消息外,《中央日报》已经在上海失陷后,发表《告(南)京市民众》社评文章,把中央政府移驻重庆的消息正式向世人宣布了。社评说:

此次政府移驻重庆的理由,是适应战况,统筹全局□□,而且是制敌不是怯敌,这一层在本报昨日社评中,已经解释得很明白。京市党部□□及各界抗敌后援会昨日发表告本市同胞书,希望大家凝定意志,勿自惊扰,为民族复兴而奋起,为国家独立而抗战,我们在这里尤其有阐明的必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