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太监——魏忠贤(5)

什么事呢?主上冲年,内外臣子,会各努力为善。啥意思?现在的皇上岁数还小,咱们各位大臣,应当帮助皇上一点一点走上正道,你不能天天陪皇上玩。其实这话说得很重,意思是你一个太监,你净玩闹,你这样要惑乱朝纲。结果这话一说完,魏忠贤非常警觉:不好,这些掌握权力的人,有朝一日要集体弹劾我,坏了。魏忠贤一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我先下手吧。他利用各种各样的名目,开始残害东林党人,让皇上把他罢免了,明天杀手就追他家里把这个人弄死,一点点地削弱东林党人的势力。最狠的是对付当时的那个左副都御史杨涟。这个杨涟,是个大忠臣,御史是干吗的呢?说白了就是收集民间的反映,向皇上说,怎么怎么个事,对那个那个如何如何,有点类似咱们现在的监察部、纪检委。在天启四年的时候,他在家里熬了几个通宵,把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写得清清楚楚,如何如何,然后准备上朝。这样,杨涟揣着这奏章就进宫了,没想到那一天,这天启皇上罢朝。不上朝那肯定在屋里做木匠活,结果呢?没办法,杨涟就托别人,托个太监把这个奏章转上去,那能跑得出魏忠贤的手掌心吗?魏忠贤就看了这奏章,一看,好你个杨涟,你要对我不利。魏忠贤看不惯他,也很长时间了,接下来就设置各种各样的圈套,找各种各样的证据,让皇上处罚这杨涟,最后把杨涟也罢了官了,下了大狱。这杨涟是怎么死的呢?魏忠贤派亲信把一根铁钉钉入杨涟的脑袋里边,活活给钉死了。这是明朝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冤案。所以魏忠贤呢,等于是把不少的忠臣都给残害了,所以有的历史上,有一种提法,说清朝得感谢有这个魏忠贤的存在。说这个努尔哈赤在抚顺那儿起家,后来经皇太极,摄政王多尔衮,又在1644年清朝入关,把这个大明灭了,打下大清这几百年的基业,说该感谢谁呢?有人说得先感谢李自成,李自成不造反它没机会,还有人说感谢吴三桂,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它来不了山海关,有非常多的史学家认为该感谢魏忠贤。

说不是魏忠贤在天启皇帝这个时候惑乱朝纲的话,明朝不会乱成那个样,结果崇祯皇帝上台,没法收场了,这清兵入关,势如破竹,所以得感谢魏忠贤。其实呢,现在有很多人不这么看,因为这往往是我们传统的看法,包括咱们现在的课本都有这些,一个人要是好人,那什么都好,一个人要是坏蛋,什么事他都王八蛋。其实你身边,你琢磨琢磨,你见到过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吗?你最好的哥们,他没毛病吗?你最恨的那个人,他没有优点吗?所以,正确的历史观点是把这人做的事仔细梳理梳理,你看看魏忠贤,权倾朝野不假,他这等于夺权,可是如果他当政,一点好事不干的话,你琢磨琢磨,他能混得下去吗?他怎么假模假样,他都得干点好事。有人说这就奇了怪了,魏忠贤那时候,边患可没那么大,满八旗,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那是崇祯的时候弄大了,魏忠贤的时候,事没那么大。那么这个原因何在呢?魏忠贤对国防这一块,对军事他还是很重视的。

明末有个著名的抗清将领熊都督,叫熊廷弼,熊都督就是魏忠贤起用的。魏忠贤他再怎么惑乱朝纲,坏蛋,在这方面他得先维持大明的统治,这个江山倒了,他从哪儿得好处?所以他有一个利益趋同点就在于,他也得保大明江山,在国防军事这一块,魏忠贤不是个笨蛋,他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熊廷弼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另外,魏忠贤对经济方面不是一点不懂,咱们打开历史课本,说是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经济、商品经济开始有了,矿业、手工业在明朝已经干得不错了。好多人靠这发家,日子过得普遍比农民好。当时,万历皇帝,就是咱说的这天启皇帝他爷爷,在那个时候,就应该对这个矿业、手工业这一块征税。要不然这税不向它们征,都摊到农民身上,农民受得了吗?矿业很富,得跟它征,就这么着向矿业征税。没想到遭到满朝文武一致反对,为啥?这些矿业、手工业集团背后,都是由文官的官僚集团操纵的,就跟我们说的,有的那煤窑,背后都是哪个当官的有干股,所以满朝大臣都反对这个,你断我财路呢,你一收税,我挣什么钱呢?所以,万历皇帝临死的时候,就把这个矿业税给取消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