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媒体时代精英创作(2)

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题目是在目前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精英式的创作,并得到与之相应的环境。下面我们有请德瑞克·艾利先生。德瑞克·艾利:欢迎大家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有三位,谈的主题是精英式创作是否还有可能。首先欢迎今年的评审团主席巴瑞·莱文森先生,请大家和我一起欢迎巴瑞·莱文森先生,他是今天的主讲嘉宾。巴瑞·莱文森:我觉得今天的议题非常有趣。在不久之前,很少人可以掌握摄影机,并以拍电影的方式来讲述故事,现在有很多小型摄影机,每个人都可以拍电影讲故事,这个故事是任意形式的,但问题是这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从电影产业的起始,我们讲述故事这个目的其实一直没有改变,现今在数字时代,这个概念是不是有所改变,是不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相信我们今天的讨论将会关注到这些问题。

德瑞克·艾利:下面我们欢迎中国著名导演王全安,他曾执导过很多著名的电影,比如说《图雅的婚事》。还有来自于英国的著名导演和制作人休·赫德森先生。我们都知道今天讨论的主题,那就首先把技术抽出来单独讲一下。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变革仅仅是由技术变化所造成的,还是我们有一些融资方面的问题,使创作电影变得越来越难?

巴瑞·莱文森:是的,我们都可以拍一个片子来讲故事,虽然是电影,但很少能够在电影院放映。因此,越来越多人拍电影,但是很少能够走向大银幕,我觉得这种情况在今后几年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休·赫德森:我们看到现在的电影都用讲故事的手法来拍摄,感觉好像是用一些低质量的设备。比如有一位英国导演,他们剧组在北岛上拍了一个电影,看上去像一个新闻片或纪录片,其实是一个故事片。现在技术发展正在把我们电影往这个方向推,不仅仅是要画面好看,还要用戏剧性的表现方法,这是一个趋势,可能以后会发生改变。还有现在电影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而且上涨的非常快,给我们拍电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德瑞克·艾利:王全安先生,你是一个导演,拍摄过小制作的电影,之后慢慢地拍摄了其他的基本上是半纪录片的电影,现在你开始做一些大成本的电影制作。你觉得在拍这种高质量的、大成本的大片的时候,你个人有什么样的经验?

王全安:我觉得电影是技术的产物,现在更多的技术出现了,电影表现形式随着技术变化而变化。我非常同意主席先生所说的,我们是用电影来讲故事,这是从电影诞生的时候开始的,现在依然没有变化。摄影机变多了,讲故事的方式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个人觉得讲故事的意义在于我们要表达一个情感,而不是技术——这是一个核心。我觉得技术会越来越容易,但是有意识来讲的故事依然非常少,更多是在于拍摄者本人,就是电影导演,真正的镜头应该是导演自己的眼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