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斯多葛主义(6)

这个解释可能会让爱比克泰德时代的人感到满意,但是却有可能使现代人感到失望。因为现代人当中几乎没有人相信宙斯的存在,而且许多人都不相信我们是由一位要给我们带来最好事物的神创造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许多读者都会想,“如果为了践行斯多葛主义,我必须得信仰宙斯和神创,那么斯多葛主义对我来说还没有开始就没希望成功了。”因此,读者们应该能够意识到,在不相信宙斯——或者就此事而言——神创造人的情况下,是完全有可能践行斯多葛主义的——特别是,运用斯多葛主义的策略来获取安宁。在第二十章我将谈论更多,来说明如何做到这一点。 “每日之始告诫自我:今天我会遇到干涉、忘恩负义、傲慢、不忠诚、恶意和自私——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冒犯者的无知,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造成的。”这些话并不是一个像爱比克泰德这样的奴隶写的,尽管我们会自然地认为像他这样的奴隶倒是易于碰到傲慢无礼和恶意;这些话反而是由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的。

因为马可是一个重要人物,所以我们对他的了解比其他任何罗马斯多葛学派哲学家都要多。由于他与他的家庭教师科尼利厄斯·弗朗多(Cornelius Fronto)的通信,也由于他对生活及个人所为进行思想的《沉思录》,我们能够对他内心深处的思想有着不同寻常的洞察。

马可生于公元121年。他似乎早年就对哲学产生了兴趣。有一个传记作家把他描述成一个“庄重的孩子”,并叙述说,“他刚一超过需要人照顾的年龄,就被送去接受高等的教育,因而也就获得了对哲学的了解。”12岁时,他师从画家和哲学家戴奥吉纳图斯(Diognetus),开始尝试听起来像犬儒主义的生活方式:他穿粗布衣服,并且开始在地上睡觉。后来他的母亲劝说他睡在皮面的床榻上。

少年时代,马可师从于斯多葛学派哲学家——查尔西顿的阿波洛尼斯(Apollonius)。根据马可的回忆,正是阿波洛尼斯让他铭记了决断和理性的必要,教会他如何把紧张的时日和闲散的时光结合在一起,如何“用同样不可改变的沉着”去忍受病患和痛苦——特别是,马可解释说,如何经受住后来他失去一个儿子时巨大的精神痛苦。另外一个对马可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昆塔斯·朱尼厄斯·拉斯提库斯(Quintus Junius Rusticus),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把一本爱比克泰德的《论述》借给了他。后来,爱比克泰德成了唯一对马可具有最重要影响的人物。

和爱比克泰德一样,较之物理学和逻辑学,马可也是对斯多葛学派的伦理学——也就是人生哲学——更感兴趣。的确,在《沉思录》中,他断言,即使我们没有掌握逻辑学和物理学,也是有可能获得“自由、自尊、无私和对上帝意志的服从”。马可16岁时,皇帝哈德良收养了马可的姨父安东尼乌斯,安东尼乌斯又收养了马可(马可很小时他的父亲就死了)。从马可进入宫廷生活起,他就有了政治权力;当安东尼乌斯成为皇帝时,马可实际上就是一个联合执政的皇帝。但是他并没有让这份权力深入他的头脑,在他做安东尼乌斯卫队长的13年间,他并没有给人们留下渴望独自统治的印象。而且,在安东尼乌斯驾崩、马可执掌政权之后,他还任命路奇乌斯·维鲁斯(Lucius Verus)为联合皇帝。这是罗马帝国第一次拥有两个皇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