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青春》做一个平静的人(3)

这事儿要发生在很多人身上,肯定就“知难而退”了,但高晓曦没有。夜里电话仍然没有拨通,高晓曦跟他发去短信,说:“是您让我晚点儿打的,可您怎么能不接电话呢?您在我心目中是那么值得尊敬的前辈,我不相信您会这样来伤害我。”

这条短信发过去后,对方回复:“很晚了,明天说吧。”

第二天一早,高晓曦又继续拨打了那个电话。

他说,后面导演就直接跟他约了见面。见面第一句话,导演说:“我彻底服你了,行,你现在是我弟,是我亲弟!”

高晓曦说,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表现出你的诚意和真心,对方感受得到,也理解得了。这个行业里的人大家彼此戒备,缺乏信任,但正是因为这样,诚挚和真心就显得尤为可贵。要相信无论在哪里,真的东西总都是受欢迎的。你若把自己的真诚亮出来,对方会愿意去接受的。就怕你带着情绪,一边想求人办事儿,一边还特别骄傲地对人表示出不屑。

在这个圈里打滚这么几年,我也深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道,不要轻易得罪人。记得有一次新闻发布会,我做媒体统筹,遗漏了一家媒体,在签到簿上没有显示其名单。这家媒体的记者来签到时被我们工作人员多询问了几句,可能令他有些尴尬。之后我了解情况,就立即帮他把名单补上了,也表示了抱歉。但这名记者回去仍然没下火,继续跟我嚷嚷不停,话也说得很有些过分。这事搁三年前,我非跟他干上一架不可,或者至少也要骂得对方体无完肤。但现在我已不再鲁莽和意气用事了,我没有动怒,只平静地接受他抱怨和指责。

三个月后,在黄圣依的单曲《爱情告诉我》的发布会上,我们再次碰面。这次碰头有了印象,他或许意识到了自己之前有些过分,或者被我的云淡风轻的态度所感染,总之,他对我非常客气和真挚,我们相谈甚欢。三月份我生日的时候他还特地赶来,说琪哥你以后有啥事说一个,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没说的!

娱乐圈里宣传策划公司与娱乐新闻的编辑记者的关系很微妙,可盟可友,可友可敌,相互依存,但又有所防备。由于彼此的职业属性所限,相互之间难以交心。经常去跟媒体打交道的CICI有时候就感觉力不从心。她说,比如今天我想约某网站某总编吃饭,对方在接到我电话的一刹那就先揣测我是不是别有怀疑我有所图,这样揣测对于我而言是非常沉重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偏见,我们很难跟他们成为朋友。

我跟CICI说,那如果你害怕这种偏见,躲避这种偏见,就是把自己的人生放在别人的舌头之下,挣脱不了了;反之,如果你试着用淡定的态度去面对偏见,你就跳出这种偏见的漩涡了。相信一点,我们的淡定和平静必然能让人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当每个人的外表、职业成为了相互交流的全部,误解和偏见自然免不了会时常出现,这就是生活的“月晕效应”。生活总是不乏先入为主的眼睛,它们总是轻易就把我们放进那些固定的框架中衡量。好与坏、是与非似乎都有一种既定的模式,我们会因此遭受冷落,会因此被当成坏人和小人。但没关系,我们要试着用淡定的态度去面对这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