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15课》破坏性vs.建设性(1)

对于情绪带来的主观感受,我们通常有好情绪和坏情绪之分。心理学也惯用正面(positive)和负面(negative)来把情绪分类,前者如乐观,后者如悲观。但正面情绪不必然带来好结果,比如乐观可能使人盲目;同样,负面情绪也未必就一定是坏结果,比如害怕会叫人谨慎。

若从情绪最终导致的结果看,情绪则可以分作破坏性和建设性两类。一语不合,就摔锅打碗;一失恋失意,就割腕投河;一赢球兴奋,就酗酒飙车;一受辱愤怒,就端枪乱射,这些损人不利己的表达都使情绪具有破坏性。

而建设性情绪,借用庄子的话,就是“顺人不失己”,是与己和谐、与人和睦的“和为贵”做法。这种建设性一定是双向的,损人利己或是损己利人虽对一方暂时是建设性的,但它们都是单向的,以另一方的受损为代价,这种建设性必难以为继,最终还会归于破坏性。

2006 年足球世界杯决赛,在法国队与意大利队之间进行。开场7分钟,法国队灵魂人物齐达内就罚中一粒漂亮的点球,为法国队取得了领先优势。

可是,比赛进行到加时赛时,众目睽睽之下,齐达内却用闪亮的光头撞向了意大利队后卫马特拉齐,后者随即倒地。裁判举起了红牌,齐达内被罚下赛场。随后,失去了队长的法国队,在最终的点球大战中不敌意大利队,与冠军失之交臂。同时,齐达内本人遭到禁赛3 场,罚款7 500 瑞士法郎的处罚。

对于齐达内的失态表现,德国组委会主席贝肯鲍尔在赛后猜测:“肯定是有人对齐达内说了什么,他平常是一个含蓄的人,并没有什么攻击性。”齐达内在事后接受媒体访谈时,证实了这一点,在道歉的同时他表示,马特拉齐理应受到头撞,因为他使用了“非常难听的语言”,侮辱了自己的母亲和姐妹。据英国一位唇语专家分析,在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之前,马特拉齐说齐达内是“一个恐怖主义娼妓的儿子”。尽管这种说法遭到马特拉齐的否认,但国际足联纪律委员会经过调查宣布,两人都承认马特拉齐的话带有污蔑性,但与种族歧视无关。

无论如何,一代足球大师就这样断送了法国队夺冠的希望,在一片嘘声中结束了自己足球生涯中最后一次世界杯的最后一场比赛。齐达内的“真性情”之举,虽热血却误了大任,这种愤怒无疑是破坏性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