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炒股也要因地制宜(2)

但是,房价的高涨却让普通居民难以承受。2007年,以信贷、土地、税收等为重点,以为房地产降温为目的的各项调控政策密集推出。2007年末,中央政府又开始实施货币政策“适度从紧”,此后的2008年又改为“从紧”,由于资金链的紧张,房地产市场的一轮洗牌开始上演:楼盘无人问津、上市融资天方夜谭、银行贷款无门、闲置的土地必须开发……房地产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局。

然而,调控效果刚刚显现,在金融危机肆虐的阴影下,政策开始出现松动,央行宣布“双率”齐降,货币政策从“从紧”向“适度宽松”转变。从2009年开始,房地产行业又“死灰复燃”,从年初的“试探性抄底”,发展到年中的“放量大涨”,再到年底的“恐慌性抢购”,短短一年间,中国房地产急速由低迷转为亢奋,房地产神话再次引爆全国。

2009年,挺过2008年宏观调控的“折磨”,房地产又迎来了自己的美好时代,趁着这股“热潮”,地产企业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打开了资本市场一道道大门:2009年11月19日,来自重庆的龙湖地产(00960.H4)成功上市,掌门人吴亚军以188亿港元的身家,跃升为仅次于杨惠妍的中国富豪“女二号”;11月27日,珠光集团借壳南方国际(01176.HK,更名珠光控股)登陆香港主板,总市值达45.04亿港元……

历史虽然不会重复,但经常出现惊人的相似。针对2009年房价的牛头再次高高昂起,从10月开始,中央政府再次祭出宏观调控这把杀手锏,“史上最严”等一系列字眼,充斥着整个房地产行业,一直持续到2011年仍未消散。在发布2010年中期预告的53家上市房企中,23家企业报亏,占比达43.3%。2011年,随着持续不断的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更是可能迎来变局之年。

由此可知,政策对一个行业的影响力之大,能够抬升起来,也可以打压下去,通过影响行业发展,进而波及到其中的每个企业,然后把威力扩展到每只股票。

去而复返云南城投

投资一只股票,普通的投资者常用的手法是买入之后再卖出。然而,在云南城投这只股票上,王亚伟采取的操作可谓曲折离奇又神出鬼没。公开信息显示,王亚伟介入云南创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一季度。他掌舵的华夏大盘精选买入250万股,位居云南城投第五大股东。

云南城投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云南红河光明股份有限公司而成。2007年11月30日,完成资产置换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复牌上市,也是云南省国资委旗下唯一的地产运作平台,与其他地产上市公司相比,具有难以企及的行政资源背景。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商品房销售、房屋租赁、市政工程建设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