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溺爱不利于孩子成长(1)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当属父母对子女之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适度的爱,像雨露和阳光一样,滋润和温暖孩子的心田,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爱也是如此,如果爱得过多,爱得泛滥,爱得丧失理智,那它就如一服危害孩子成长的毒药,而不是成长所需的营养液。

“溺爱”是指过于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对孩子一味迁就,纵容不管。父母这样过度地爱护,极可能使孩子自私自利、任性而为。“慈母多败儿”这句谚语,说的就是这个现象。如果对子女过于溺爱,那只会助长其骄恣,结果反受其害。

这说明,对孩子娇惯不得,孩子的不仁不孝,往往是娇生惯养的结果。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往往是不图回报的,只要孩子过得好就行,但善良的想法却不一定换回想要的结果。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学会付出,爱必须是相互的,不能只向一侧倾斜。

实际上,看看“溺”字的写法,我们就知道,当“爱”泛滥成灾,如水一般淹没了孩子,那么孩子得到的只是一个“弱”字,软弱、柔弱、脆弱的“弱”,在溺爱的围困下,我们身边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

“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这几乎是当下每个中国家长的想法。这里的穷是指物质上的,家长太过于关注孩子的物质层面,却常常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现在孩子常常是物质食粮过剩而精神食粮不足,因此我们绝不能给孩子物质享受的特权,而应该让他与家人同甘共苦,让他知道父母赚钱的不易与辛苦。

很多家长会自己省吃俭用,来满足子女的一切合理、不合理的需求,结果是如今儿童消费品比成年人的都贵;麦当劳、肯德基店里永远都是拥挤不堪的景象,孩子们大嚼着汉堡和香辣鸡腿;中高档酒店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日宴上高朋满座;中学生,甚至有的小学生都使用着新款高档的手机。

看到这里你不要以为他们都是富家子弟,其实很多孩子的父母是下岗的,父母为了生存到处奔波打工,一些家长给自己买块豆腐都要拣便宜的买,可满足起宝贝儿子、女儿的需求来却从不摇头。有些家长娇惯孩子已经到了丧失理智的地步,在家里,他们吃让孩子先吃,花钱让孩子先花,一切都让孩子“优先”享用。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