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沉静,超脱生命的境界(1)

我们的生活常常过得太过卑微,为生计而忙碌奔波,为理想而艰苦奋斗。无论是生活所迫还是雄心勃勃,很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斗志昂扬且不知疲倦的劳动者。我们创造了天,创造了地,创造了人世间无可比拟的财富、地位和声望,创造了尘世间一切幸福美好的定义,却将心遗失在了路上。

生命有三重境界:第一类是为别人而生存着的人,他们是别人的附属品;第二类是把自己的生活当做生存看待的人,他们是尘世的附属品;第三类是懂得生活的人,他们是浮世的超脱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前两重生命境界的实践者,无论得到了多少,成就了多少,无论生活过得如何快乐开心、如何让人感到知足,生命也不过是浮世中喧哗的一个分子,始终都逃不脱浮华的牵绊和干扰。我们何曾为自己而活,我们是否知道自己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最终得到了什么,最终又享受到了什么?

“为自己而活”,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卑微到不能再卑微的请求,然而试问有几人能够满足这样一个卑微的要求,谁人又曾践行这样一个渺小的生活目标?为了个人财富而奋斗、为了人生的理想而奋斗,为了改造整个世界而奋斗,多数时候,我们只是浮躁人群中一个盲从的点,只是熙熙攘攘中一个存在于生存层面的社会人。人生当有那么一刻,无论有多么卑微,无论是多么有限,也要为自己而活。

沉静的人必定远离浮躁。作家王安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众人眼里,她特立独行,一直寂寞地探索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她对文学时尚、媒体喧嚣冷静断然的处理方式,让很多人惊讶和钦佩不已。她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已经功成名就。可是她却像个安静的农人,专注而平静地投入到她的写作中,外界的喧哗丝毫影响不了她寂静沉潜的心,一部又一部佳作就在这种沉静的状态中破茧而出。她说:“对文学,我看得很神圣,有了这样一种对文学的心境,别的什么都可以解决了。而且我对写作的环境要求很低,只要有个能写的地方就可以了。”“我喜欢用手写,写在练习簿上,我不用电脑。我用的都是常用字,上过初中的人就可以读。一般在家,我就上午写作,下午看书。如果隔壁有人家在装修,很吵的话,就会去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写。”

其实这样的境界就是不浮躁,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慨然和坚定,是面对各种诱惑和潮流岿然不动的强大内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