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前言

让我们想象一下,在人类历史还远未开始的一百万年前,有一队外星科学家在地球上着陆,他们的任务是研究这里的生命形式。在他们的第一份报告中,肯定会包含这样的描述:遍布这个星球的是超过1 000万亿的高度社会性的生命,代表着至少2万个物种。这份总结报告的概要也一定会包括下述几个要点:

● 绝大多数高度社会性生物是昆虫(6条腿,头上有2只触角,身躯分3段)。它们全部生活在陆地上,在大海中没有这样的生命形式。

● 根据物种的不同,到成熟期时,每个族群的成员从少至十几只到多达2 000万只不等。

● 每个族群的成员被分成两个基本的品级:一个或少数母体以及大量的职虫,职虫以一种利他的方式从事劳动,通常不会试图进行繁殖。

● 在绝大多数族群性物种中,即那些属于膜翅目的物种(蚂蚁、蜜蜂、黄蜂等),族群成员都是雌性。它们在交配季节的短暂时期生育和照料雄虫。雄虫不从事任何工作。交配季节后,任何留在巢穴中的雄虫都会被它们的职虫姐妹们驱除或杀死。

● 另一方面,在少数属于等翅目的高度社会性物种(白蚁)中,一只蚁王和生殖性的雌性——蚁后一起生活。与膜翅目的职虫不同,白蚁中的这些工蚁分属两个性别,而且在某些物种中,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两性之间进行分工的。

● 这些奇异的族群性生物所使用的通信信号90%以上是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即信息素)由位于身体不同部位的外分泌腺释放,当被族群中的其他成员的嗅觉或味觉器官接收后,会引起特殊的反应,如警告、吸引、集合或招募。许多物种也使用声音或次生振动以及触碰作为通信手段,但一般情况下,这些手段仅仅是为了增强信息素的效果。有些信号是复合的,结合了气味、味道、振动(声音)和触碰。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蜜蜂的摆尾舞、火蚁招募同伴的尾迹,以及织叶蚁多种模式的通信。

● 通过使用触角接收器辨识其他昆虫硬壳表皮外层中的碳氢化合物的气味,社会性昆虫可以将其同巢伙伴与其他族群成员区分开来。它们通过辨别这些化学物质的不同混合物,可以判断同巢伙伴的品级、生命阶段和年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