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化和传统化-分裂的印度经济(1)

|第一章|

全球化和传统化-分裂的印度经济

印度庞大的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它是一片辽阔的农场:田野一望无际,中间用泥土堆砌的田埂将其划分成小块。设想一下上面的景象,你就可以想象这块土地上将有多少贫困的人民。

-马克·吐温,《赤道漫游记》,1897

尽管这是个缓慢的进程,但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印度开始修建了一系列的公路。于是当你从一个城市去往另一个城市时,不用再像蜗牛一样爬行。在此之前,印度最为着名的高速路是横跨印度次大陆、将印度从南到北一分为二的主干道(Grand Trunk Road)。这条交通要道最初是由中世纪晚期的莫卧儿王朝分几个阶段铺设完成的,到19世纪英国人又将它加固延长,并最终因鲁迪亚德·吉卜林的小说《基姆》而变得家喻户晓。这条被印度人称为“GTR”的主干道直到独立后才铺上了柏油,但它是唯一一条开车时速可以超过30英里的道路,所以当相对新颖的双行道在印度出现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6年,印度建成了全长3 000英里的“黄金四边形公路”网,连接四大主要城市:从德里出发,经孟买(Mumbai,原英文写法为Bombay)到清奈(Chennai,以前称为马德拉斯Madras),再到柯尔喀塔(Kolkata,以前称为加尔各答Calcutta)①,最后回到德里。在这些路况较好的高速路上,时速终于可以接近60英里。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高速路开辟了一个新的速度时代,旅途的准时成为可能,同时还可以享受路边卫生的公厕。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些道路是他们散漫悠闲的世界的贸然闯入者。对我而言,这些新的高速路将印度参差不齐的经济完全呈现在眼前。我有时会出于好奇-或者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将车开入到慢车道。观察印度突飞猛进的新经济的最佳方式之一,便是数数那些快车道上飞驰而过的车辆有多少种型号,经常你会数到有30或40种,然后放弃。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印度刚开始放宽对国外进口商和制造商的限制时,你最多只能发现六七种型号。你所见的90%的轿车都是“大使牌”,它是一些显要人物、商人仍然在使用的殖民时期的堂皇却极不舒适的汽车,此外就是由印度政府和日本铃木公司合资生产的家用经济型车“Marutis”。而今天,当那些崭新发亮的丰田、菲亚特、本田、塔塔、福特、大众和梅塞德斯-奔驰在你面前一晃而过时,你很难将它们一一数清。

但事实上,你的行驶速度远没有应该达到的那么快。你经常会遇到迎面驶来的一些慢腾腾的单脚滑行车、自行车甚至是骆驼拉的车,它们的车主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破坏了所有的交通法规和道路常识,依然悠闲而快乐地驾着自己的车。有一两次,在从德里到斋普尔的200英里的高速路上,我的车不得不因为前面的羊群而停下来。而即使没有这些动物群的干扰,沿途路标的缺失也常常会让你接近崩溃的边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