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1)

一位妈妈带着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来到我的诊疗室—— 他的孩子在一个月前就不愿意去上学了。这个孩子看起来十分害羞,但是只要妈妈一开口,他就不耐烦地插嘴或者顶嘴。

男孩自从学会走路之后,就从没闲着。每次去百货商店, 他总是到处乱窜,搞得妈妈焦头烂额;去幼儿园,他总是调皮捣蛋,让老师很生气;与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他总是不守游戏规则,弄得小朋友们都不喜欢他。

一次,妈妈带着儿子坐公共汽车。在车上,儿子非要妈妈给他买香蕉。妈妈说“待会儿再买”,他就开始哭闹,甚至还打妈妈的头。

刚开始,妈妈还好声好气地教导,可儿子完全没有悔改的意思。后来,妈妈则直接用“你能干好什么呀”等话语来刺激他的自尊心。可渐渐地,这种刺激也不起作用了,因为儿子对这种刺激已经习惯了,索性装作什么也没听见,或者直接跟妈妈顶嘴。

在每日与儿子的“战斗”中,妈妈变得疲倦不堪。无奈“男孩不一样”这句话很容易变成“他们有缺陷”,更糟的是, 我儿子究竟怎么了?

它可能变成“他们就是这样”的借口。

之下,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这位妈妈就带着儿子去小儿精神科就诊。当时医生诊断为“注意力涣散-多动症”,还开了好多药。

可药物似乎无济于事,儿子依然一如既往。有时,实在看不下去时,妈妈也会说几句,但是男孩的反应十分激烈, 甚至还威胁她说:“如果再管我,我就去自杀。”绝望之余, 这位妈妈竟然想“还不如与儿子一起同归于尽算了”。

身心俱疲的妈妈几乎快要崩溃了,而儿子的情况也日益严重。有时妈妈让他不要老玩电脑,他会直接把面包扔向妈妈,并大喊大骂地甩上门;他还以欺负弟弟为乐,有时把弟弟弄哭了,他居然还用手机拍照。

随着儿子的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妈妈和儿子的关系也几乎破裂。现在,妈妈每天只抱着比他小4 岁的弟弟,弟弟要什么,就马上给买。而他说什么,妈妈只当作没听见。

天生具有行为障碍的儿子

“那你应该很难过吧?”当我关切地问这句话的时候,男孩突然变得十分激动,紧接着就“呜呜”地哭了起来。男孩说,他讨厌妈妈只喜欢弟弟,他觉得自己在家里就像透明人一样。每天回到家,迎接他的只有家里的狗狗而已。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可以真正理解他的人。儿子说出这样的话,让坐在一旁的妈妈备感吃惊,并表示她从不知道儿子的心里原来是这样想的,不禁内疚得哭了起来。

对于妈妈来说,儿子的“注意力涣散—多动症”是最让人头疼的。而儿子发生这种行为障碍的比率要比女儿高出5 倍之多。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且在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缓慢的时候,父母尤其应该注意,儿子是否已经伴有行为障碍了。

首尔大医院神经精神科曾经对小学男生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近10% 的男孩子有行为障碍的问题。

其实,大多数行为障碍都不是后天形成的,而是孩子出生时就已携带了这种诱因。所以,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留意观察他有没有任何异样。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容易冲动等。

对于这种行为障碍的具体形成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目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脑内啡或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不均衡分泌所致。所以,如果孩子行为过于情绪化,只要通过药物调解神经递质的平衡,情况就能得到改善。

如果孩子平时特别容易激动、散漫或不遵守学校各项规定的时候,父母们千万不要犹豫,而要在第一时间带他去医院。通过检查,确定孩子是否有行为障碍。如果情况不严重,则只需要对孩子悉心教诲,并辅以适当的奖励和称赞,让他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即可。

以上提到只是行为障碍的一种表现。还有一种行为障碍表现为:动不动就眨眼、不自主地吸鼻子、不受控制地突然采取某种行为或者反复做某事。在处于学龄期的男孩子中,有15% 的人会出现这种行为障碍。

在受到压力之后,这种行为障碍会更加严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症状会渐渐消失。不过,如果这种症状持续6 个月以上的话,就有些不妙了。当孩子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最好不要指责或者过分注意,大声辱骂或者强行制止更是不可。这时,最恰当的方法是,装作没注意——这是对于这种不自主行为的最佳治疗方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