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孝心从哪里来(1)

 

《弟子规》曰: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弟子规》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必须照顾好父母,让他们感到暖和;而在夏天炎热的季节,则要让父母感到清爽。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服侍父母睡下。出去的时候要告知父母,回来的时候也要告诉父母。要有固定的居处,要有稳定的职业。

东汉人黄香,在他9岁的时候,母亲得病去世,黄香很伤心,从此他加倍地孝敬父亲。炎热的酷暑,他用扇子先将父亲的床铺扇凉,赶走蚊虫,然后再请父亲就寝;寒冷的冬天,他用自己的身体将父亲的被子焐暖,然后再请父亲安睡。

一个9岁的孩子,能够如此体贴父亲,想父亲所想,孝心可见一斑。再看看今天的孩子,不用说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能够体念父母心的又有多少呢?

瞿丽丽是家里的独生女,娇生惯养长大。这孩子虽然平时没有做过什么家务,脾气也任性,但是学习成绩却不错。父母越发娇惯这个孩子。

那天晚饭后,瞿丽丽突然想吃西瓜。北方的冬季,西瓜很贵,不是平常人家常备的水果,家里没有,要吃就得出去买。

父母工作了一天都很累,下班后又做饭、收拾房间、洗衣服,实在没有精力出去给女儿买西瓜。于是,从冰箱里取出苹果、橘子、木瓜等水果让女儿吃,说外面刚刚下过一场雪,路滑,实在想吃明天再买。可是女儿说每天吃这些水果腻了,就是想吃西瓜,缠着父母出去买。

爸爸没有办法,穿上衣服就出去给女儿买西瓜了。附近的超市没有,爸爸就骑着自行车去较远的一个大超市买。路过一个路口的时候,自行车拐弯不利索,连人带车都摔倒了。恰巧对面过来一辆三轮车,也顺带着滑倒压到了爸爸身上。

爸爸因为腿部骨折被送到了医院,一共在医院住了2周,才出院。2周的时间,女儿一次都没有去探望过爸爸,连个电话都没有给爸爸打过。

爸爸住院了,妈妈还没有忘记给女儿买回西瓜解馋。

当今的孩子,就是这样不孝顺。不管父母为他们怎么操劳,怎么对他们照顾周到,他们都视而不见。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事是应该的。

同样是孩子,为什么古代和今天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孝顺”“罪莫大于不孝”。古人认为,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赢得许许多多的人。所以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不管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乡野,都要把孝放在首位。

在今天,做家长的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智力、才艺,不但没有把孝的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反而对孩子言听计从,做了孝顺孩子的“孝子”,使得孩子不懂得尽孝。

父母为家庭为子女操劳一辈子,如果到老都没有一个关心、照顾他们的人,实在是人生的悲哀。做家长的,如果不尽快觉醒,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实施孝的教育,那么明天你就会是那位孤单的悲哀家长。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懂得孝顺父母,做父母的必须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重视培养孩子孝顺的美德。

1.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

有的父母自己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花起钱来却是大手笔。这样做,很容易埋下孩子不孝顺的祸根。

父母花钱痛快,给孩子买的东西多,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挣钱容易,于是花钱就没有节制。不懂得父母的辛劳,怎么会从心底孝敬父母呢?所以,家长有意识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生活质量较高,也要让孩子明白他的好生活是父母付出艰苦劳动换来的,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父母,慢慢萌发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回报父母的孝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