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篇(8)

忌取掉宫内节育器后立即怀孕

如果取掉宫内节育器后立即受孕,则不利于优生。

宫内节育器作为异物放在子宫内,会干扰受精卵着床,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但是,无论放置时间长短,作为异物的宫内节育器都会或多或少对子宫内膜等组织产生一定的损害和影响。这对于胚胎的着床及胎儿的生长发育不利,会给新生儿造成缺陷。

故曾经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待取出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再受孕,以便使子宫内膜有一个恢复时间。一般认为,取出宫内节育器经过2~3次正常月经后再受孕较好。

忌避孕中怀孕

妇女口服避孕药避孕失败后所生的孩子和停止服药后短期内怀孕所生的孩子,其先天畸形发生率较一般情况高,即便不是畸形,其成熟度、体重、生长速度等各方面,都与正常情况下孕育的孩子有明显差别。所以,如果口服避孕药期间避孕失败而怀孕或在停用避孕药不足6个月时怀孕,都不要抱侥幸心理,要在医生指导下尽量采取相应措施。

采用放置宫内节育器方法避孕,因宫内节育器选择不当或放置时间选择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宫内节育器自行脱落和在宫腔内的位置改变以致怀孕。放置宫内节育器受孕后的自然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胎儿发育异常的概率都比正常妊娠发生的机会大。

外用避孕药膜是一种具有强力杀灭精子的药物,使用其避孕方便可靠。但有时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或错误,可能造成避孕失败。例如药膜未放入阴道深处以致溶解不全,或者放入药膜后,未能等到10分钟以上,药膜未完全溶化即性交,可使部分精子“漏网”。

考虑到药物对受精卵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凡是使用外用避孕药膜后怀孕的,应及早进行人工流产,不要继续妊娠。

如何推算预产期

确定怀孕后,即可自行尝试推算预产期作为参考的数据,以便及早做好准备措施,迎接新生儿的降临。

根据以往的统计,预产期是由最后1次月经的第1日算起,加上280天(40周)即是。事实上,正确的算法应该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开始着床算起,再加上266天。不过一般人都无法确定受精日,所以前者的计算法较为方便,但这280天还包括了尚未怀孕的日子,所以月经周期不正常的孕妇,很难通过这种方法准确地推算出预产期。

如果分娩期和预产期稍有出入,也不必担心,因为在预产期前2周或后2周内分娩,都属于正常分娩,而怀孕未满36周分娩才称为早产;42周后分娩,称为晚产或过期产。

由此可知,分娩有4周的弹性时间。不过,若记错最后1次月经的日期或月经迟来,则预产期往往有误,所以早产或晚产的说法并非绝对正确。

大龄女性生育的弊端

由于事业、经济等多种原因,有些女性考虑35岁,甚至40岁以后再生育,这种选择不太合适。

 怀孕失败率显著增高

根据丹麦进行的一项研究,女性一过了35岁,怀孕失败的概率就会大增。这项研究发现,女性到了35岁时,由于流产、死产或子宫外孕等原因,怀孕失败概率达20%。到了42岁时,失败概率高达50%以上。在22~24岁,流产的概率是8.9%,到45岁,此概率增加到74.7%。

 宫外孕概率增大

宫外孕,就是受精卵在子宫和卵巢之间的输卵管内长大,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也会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从21岁时的1.4%增加到44岁时的6.9%。

 易出现妊娠异常

由于高龄产妇的产道弹性降低,容易发生延长产程和需手术助娩等情况,势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胎儿的健康。

30岁以上的孕妇出现妊娠异常情况的风险开始增加,35岁以上的高龄孕产妇更是危险重重,无论在孕期还是分娩中,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年轻孕产妇。分娩时由于高龄孕妇的骨盆和韧带松弛性下降,软产道组织的弹性差,易发生难产,剖宫产率及产妇死亡率也均高于年轻产妇。

 畸形儿概率增大

因为女性的原始生殖细胞是在胎儿期形成的,如果怀孕时间过晚,则卵子的年龄过大,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多,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容易发生卵子染色体老化,导致畸胎率增高,出现胎儿畸形及智力低下。

据统计,先天愚型胎儿的发病率随孕妇年龄的增加而成倍增加,25~29岁为0.11%,30~35岁为0.26%,36~40岁为0.56%。40岁后上升幅度加大,45岁以上可达5.4%。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心血管畸形、唇裂等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所有这些都应引起大龄孕妇的高度重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