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挣扎和人性的火花
——冰与火之歌导读
终于,经过长达一年又五个月的策划、翻译和编辑之后,奇幻名著《冰与火之歌》的第一卷《权力的游戏》摆在了大家面前!而其后的各卷《列王的纷争》、《冰雨的风暴》等等亦将陆续出版。其间,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奋斗,坚持和挫折,值此大功告成之际,译者们的心里和大家一样,都只有由衷的欢欣!
《冰与火之歌》由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小说家乔治·R·R·马丁所著,是当代奇幻文学一部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作品。它于一九九六年甫一问世,便以别具一格的结构,浩瀚辽阔的视野,错落有致的情节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迅速征服了欧美文坛。迄今,本书已被译为数十种文字,并在各个国家迭获大奖。
本书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大陆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撕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全书七卷(包括未出的各卷)浑然一体,共同组成了一副壮丽而完整的画卷。书名“冰与火”,为的是突出人性挣扎的含义,书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但其着眼点,却并非孤立地凸现英雄主义,奉献精神或奸猾阴谋,而是将书中人物放在一个“真人”的角度,写出他或她在时代和社会的旋涡中,不同的境遇与选择。从写作上说,本书与莎翁的《哈姆雷特》颇有共通之处。从中,读者便能与之产生呼应,共同经历这冰与火的洗礼。
本书既为奇幻翻译文学,理当与国人已经耳熟能详的两部翻译引进大作《魔戒之王》和《哈里·波特》作一番简单对比。相对于《魔戒之王》,本书可谓系出同门,皆为代表欧美奇幻文学主流的严肃/史诗奇幻最高水平的作品。众所周知,《魔戒之王》对西方奇幻文学影响深远,可以说塑造了整个流派的框架与格调。《冰与火之歌》也不例外,作者乔治·马丁本人便是托尔金的大书迷,书中亦多处可见向《魔戒之王》致敬的桥段。但本书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它并未像同类作品一样,遵照或屈从自托尔金以降的种种写作定规,如英雄对抗魔王,小人物拯救世界等等,而是另立新章,把视点转到人的本身,以真正的人在世界上的处境和抗争为作品的核心动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冰与火之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版以来,已经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奇幻文学作品,它们纷纷突破原有的架构,向着更广和更深处探索奇幻文学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称《冰与火之歌》为奇幻文学的又一座里程碑,是一点也不夸大的。打个通俗的比方,如果说《冰与火之歌》是《魔戒之王》以来这一流派的嫡传弟子的话,如今弟子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得以光耀本门。所谓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永远创新,坚持进取,正是这个道理。
至于与另一部引进的奇幻大作《哈里·波特》相比,从严格区分的角度上说,它们不属于同类作品(《哈里·波特》的描写更倾向于少年奇幻),但两者的主题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尤其是《冰与火之歌》的前半部分,和《哈里·波特》一样,都讲述了懵懂少年成长的经历,《权力的游戏》中的角色就有很大一部分是成长中的少年。和《哈里·波特》的不同在于,本书中的少年或许没有那么华丽的魔法,同时也无须面对伏地魔无时无刻的威胁,他们所面对的困境,和你我一样,都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历练。这其中,或许没有生死的致命考验,但绝对有成长的烦恼和升华。喜欢《哈里·波特》的各位朋友,我也将本书郑重推荐出来,希望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世界人生的同时,得到新的感受和愉悦。
作了这许多对比,那么《冰与火之歌》究竟有些什么独特之处,在阅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关注呢?下面,我就具体说说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特点。
首先,本书采用了独特的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V)。通俗地说,就好比一部大片,导演将摄影机装在不同人物的身上,并不断切换。整个故事,由甲人物以自身立场讲述一段后,便换为乙人物来讲述,以此类推,周而复始。翻开本书可看到,每章节的名称皆为一人物名,该人物便是本章的视点人物。这样的写法,不仅大大增强了代入感,尤为重要的是,它主观地限制了读者(通过视点人物的视野)获取信息和进行思考的广度,为书中错综复杂的线索设置提供了必要的帷幕。作者的另一巧思在于,相对于采取这一写法的同类作品常出现的时间线索混乱,叙事搅成一团等弊端,本书经过精心梳理后,每个章节的时间互不交叉,而是呈现精巧的上下承接的关系,虽然视点人物不同,但故事却在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