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帖风波(1)

何东阳根本没有想到,上塘村孙老太的子孙们穿着孝服上访市政府的图片上了网。当秘书小成告诉他这个消息后,他的第一感觉是,麻烦事又来了。

他立即打开电脑,问小成是哪家网站,小成说,好几家大型门户网站的论坛都登了,最先登的是《西北论坛》。他知道《西北论坛》是省新闻出版局办的,在本省影响很大。他一边等着电脑运行,一边又问小成,网上是怎么说的。小成说,好像对丁市长不利,对你评价还蛮高的。他这才松了口气说,好吧,你忙去吧。

网页打开后,进了《西北论坛》,他在今日聚焦中看到了一个醒目的标题——《穿着孝服的上访群众》,他急忙点开,一张大图片赫然跃入眼帘,穿着丧服的上访者与保安纠缠在一起,图片上还隐约看到了市政府的牌子。图片下面,写着一长段文字:

6月4日,金州市政府门口发生了一件令人不忍目睹的怪事,身穿孝服的上访群众要见市长,被保安拦在了大门外,图为双方发生争执的一幕。

他们为何身穿孝服来上访?是有人专门恶搞,还是另有不可告人的隐情?经过笔者询问,才从当事人那里得知,政府为了树立城市品牌,决定拆除高速公路两旁的上塘村旧平房,统一修建样板楼。因为政府补贴资金极其有限,村民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不想搬迁,结果七十六岁的孙老太太被拆迁队推倒的土墙压死了。经过政府出面协调,责令开发商为孙老太太的子孙赔偿安抚费20万元,开发商却以贴出搬迁通告为由拒绝赔偿。无奈之下,孙老太太的子孙们只好上访市政府。

然而,没想到的是保安以市长不在为由,拒绝他们进入门内,直到二十多分钟后常务副市长何东阳出面,答应了上访者的要求,他们才撤离。

何东阳匆匆看完,心一下被什么东西拎了起来。这个帖子非常注重客观事实,也不存在对他的褒与贬,问题是它把矛头指向了丁志强,这让丁志强怎么想?这岂不是拿他放到火上去烤吗?

再看下面网友留言,可谓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拿斧子乱砍:为了政绩工程,全然不顾老百姓的利益,更不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这样的领导,别指望他们为老百姓办事。

金州月:形象工程真是害死人,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这才是最大的腐败。君不见,前几年三岔路口上的城市形象“大漠抱日”雕塑像,花了4000万,没过三年,官员调走了,形象工程成了阻碍交通的钉子,被拔掉后修了立交桥,人民的血汗钱就这么被白白地糟蹋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没有人追查,更没有人为老百姓说话,当官的继续当官,老百姓继续受害。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样板楼究竟是让农民住的,还是让过路的人看的?值得决策者们认真思考,不要再搞什么政绩工程了,老百姓埋不起这个单。

实话实说:人民政府为什么这么怕人民群众?人民市长为什么躲藏起来不见人民群众?试想想,假若你的亲人被别人活埋了,你会作何感想?将心比心,你市长大人的心只要装着人民群众,绝对不会对穿着孝服的上访者无动于衷。

路见不平一声吼:强烈要求司法部门为孙老太太申冤,让不法分子偿命。

……

何东阳看着,头皮不由得绷紧了,一条简短的报道,一张上访的图片,竟引发了群众的愤怒情绪。这也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群众对当前的腐败、对形象工程是多么的深恶痛绝,一旦有了一个发泄的出口,就会不遗余力地来发泄。尽管他们的言论有些过激,但也不无道理,也说到了问题的要害。比如三岔路口上的那座钢球雕塑像,真的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当时他还在县上,听说市政府要树立城市形象,高价让清华大学设计了一个城市的雕像,花了4000万,用铁架子撑起了一个棱角形的钢球,美其名曰“大漠抱日”,老百姓却在民间称之为“坟古堆”。它的确像一个坟古堆,既看不出它的象征意义,更看不出有什么审美价值,反倒有碍观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