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烟囱里掉下个内向小孩吗?(7)

 

早期识别内向

每个成年人都需要一个孩子来教一些东西给他,这是成年人的学习方式。

——Frank A. Clark

气质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研究表明,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在四个月大时表现出的气质模式会一直伴随他们的成长。

想想,你的孩子在婴儿时期是啥模样?她和《小熊维尼》里的哪个角色比较相像?《小熊维尼》里的角色都是经久不衰的文化符号,这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代表了某些熟悉的人类行为模式。你的孩子是否像跳跳虎一样活蹦乱跳?是否像小猪一样胆怯?像维尼一样馋嘴?还是像小男孩罗宾一样沉着?或者,像猫头鹰一样是个冷静的观察家?

谁能想得到?

研究者(我猜想他们时间挺宽裕的)发现,当给内向孩子和外向孩子的舌头上分别滴一滴柠檬汁时,内向孩子的口腔里释放出了更多的唾液。

内向、外向如何识别

你的孩子是这样吗?

· 轻声说话,偶尔还会停下来想词?

· 在大多情况下很安静,但在让他自在的环境里很健谈?

· 参加社交活动后感觉疲惫,需要时间静养以恢复精力?

· 有时看上去和听上去感觉犹豫?

· 先观察,后行动?

· 融入新环境比较慢?

· 有一两个好友,觉得别的人仅仅是认识?

· 有时看上去兴趣寥寥、没生气,或者十分疲惫?

· 被人插嘴了就不再说话?

· 在公共场合身体僵硬,面无表情?

· 说话时不看人,但倾听时跟对方有很好的眼神交流?

· 疲倦、无所适从或不自在时就变得一言不发?

如果是这样,你的孩子就倾向于是内向的孩子。

你的孩子是这样吗?

· 说话噼里啪啦,嗓门很大,在紧张时尤为如此?

· 经常转换话题?

· 谈及某个话题时,有能力装作比实际懂得多?

· 与谈话对象站得很近?

· 在谈话时插嘴?

· 听话时不看说话的人?

· 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丰富?

· 在你说话使用长句或深入谈一个话题时没了精神?

· 谈话时间稍长就坐立不安?

· 认为大多数人都是朋友?

· 融入新环境轻而易举?

· 参与刺激性活动后感觉浑身是劲?

· 如果独处太久,会抱怨或觉得倦怠?

如果是这样,你的孩子就倾向于是外向的孩子。

让我们悄悄观察一下小宝宝奥利弗。他的黑眼睛特别有神,看上去像是在认真地观察和打量周围的家人和环境。你几乎能看出来他脑子里在想事。不像有些婴儿,他的手脚动得不那么频繁,在陌生的环境里尤为如此。有时你很难猜透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他通常很安静,可也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大哭,哄也哄不住。他喜欢有规律地活动,如果变化太多,他就会表现出不安。如果一下子新玩具多了,或者身边出现太多新面孔,他要么变得很安静,睡过去,要么哭起来,或是变得很粘人。如果周围很喧闹或者所有人都行色匆匆,他就会受惊。他还很谨慎,在碰触新玩具之前要等待一小会儿。

在其他年龄,内向的气质会以不同的方式显露。例如,学步期的内向孩子要逐步热身才能接受新情况。一个学龄前的内向孩子可能迟迟不愿与人说话,除了与那些让他感觉特别轻松自在的人。小学时,一个内向的孩子不会在课堂上发言,除非她他已很好地掌握了那门课程。初中时,内向的孩子会表现出比其他孩子更强烈的单独学习和玩耍的意愿。高中时,内向孩子可能晚些才开始与人约会。在约会之前,她可能选择去做别的事情,比如说学开车,不过,这还是要比同龄人晚。

从婴儿时期起,你的内向的孩子就要不断地与外向的期待做斗争。认识这点能帮助你理解,孩子面临的困难到底有多大。从最初到现在,为了顺应孩子,你很可能一直都在调适自己的行为;可你也很有可能一直在催促着孩子向某些方向发展,觉得那是他自己的需求。辨明孩子的气质倾向能够增加你对他的理解,减少权力之争和挫败感。人的气质决定了很多的事项——从什么让你感觉兴奋,到你交流的方式,再到你处理纷争的方式——也决定得如此之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