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1000亿华为的六个支点(3)

视野即价值。超乎常人的视野,铸造了华为超乎寻常的武器,使得华为这个从简易房起家的小公司,披荆斩棘,一路超越巨头,快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通信公司。

专注战略产业,铸造强大的冲击力

专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在《华为基本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这一条所包含的东西一直是一个谜。对此,部分《华为基本法》的编撰者,甚至一度热销的《华为真相》一书,也没能言中要津。《华为真相》的作者针对基本法第一条做出结论:"任正非的思想,有时是脱离企业发展目标的,陷入思想家的自我权威陷阱。"其实大谬不然。

许多公司垮下去,不是因为机会少,而是因为机会太多、选择太多。太多伪装成机会的陷阱,使许多公司步入误区而不能自拔。机会,就是炙手可热的战略资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战略资源都可以开发成战略产业。有些战略资源能够形成战略产业,有些战略资源则只能为资本运作和战略结盟提供题材和想象空间,却不适于作为一种战略产业来经营。只有那些特别冷静的战略制定者,才不会被冲动和狂热牵着走,才能避开那些伪装成机会的陷阱。中国企业的战略资源本来就不多,战略失误将流失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任正非有着足够的自知。他深知如何区分伪装成机会的陷阱和装扮成陷阱的机会。

没有真正洞悉人性本质的商人,不可能驾驭人性成为旗帜。

商业是人性的游戏。戏子可以哗众取宠于一时,但却终究战胜不了骨子里的平庸。

没有真正洞悉人性本质的商人,不可能驾驭人性成为旗帜。旗帜必定是孤独的,不孤独不足以成就旗帜。任正非的不为人理解,正说明他攀登上了一个高度。只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远眺,无论如何体验不到那个高度的价值。无怪乎学贯中西的学者与年轻敏锐的记者,都触摸不到任正非的内心深处。

华为固守通信设备供应这个战略产业,除了一种维持公司运营高压强的需要,还为结成更多战略同盟打下了基础。商业竞争有时很奇怪,为了排除潜在的竞争者,花多大血本都不在乎。在通信运营这个垄断性行业,你可以在一个区域获得一小部分的收益,可是在更多区域,运营商们会关闭你切入的通道。任正非洞悉人性的弱点,守护着华为长远的战略利益。

任正非曾自我解嘲说,无知使他跌进了通信设备这个天然的全球力量竞争最激烈的角力场,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这个角力场的生存法则很简单:你必须专注于战略产业。

坚守战略产业,使得华为弥漫着一种特别强的压力场,以至于意志薄弱一点的选择了离开甚至选择极端的方式了结生命。敏感的媒体会利用一切机会对大公司华为冷嘲热讽,而任正非不为所动。没有了市场压力,就没有了华为。他希望通过市场压力的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永远保持灵敏和活跃。任正非清醒地认识到:三代人之内不要说进世界500强。这三代人是指"垮了再起来"、"再垮再起来"的三代人。这种活下去的倔强,正是华为硬汉与生俱来的性格。

本地研发,抢占战略高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