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关于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3)

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上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质疑声、责难声和打压声也随之而起。过去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并没有给过我们接受这种挑战的机会。现在面对世界文明的质疑,中国不但要向世界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成果,而且要向世界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成果,创造强大的精神体系和文化体系,用中国文化精神和创造性的学术思想影响世界,用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思考、分析和回答人类遇到的新问题。同时,努力引导各国对华政策取向和国际涉华舆论,努力引导民众理性看待我国与世界的关系,防止“未强先傲”思想和狭隘民族主义滋长,让东方文化智慧的光芒照亮世界。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2010年8月轰动世界的智利52矿难救援,圣何塞铜矿33名矿工被困700多米深的井下长达69天,最终全部获救,使全世界对智利刮目相看,也再一次见证了文化的力量,给我们以多方面的深刻启示。首先,应对重大灾难事件和自然灾害,政府的领导作用不可或缺。8月5日矿难发生后,智利政府立即承担起救援受困矿工的工作。智利武警、军队、消防人员以及政府各级部门联合行动,展开救援。智利总统皮涅拉8月7日紧急中止对哥伦比亚的访问,赶赴铜矿现场,慰问33名受困矿工家属并监督救援工作。与此同时,智利当局组织了分工明确、业务专业、各司其职的救援团队。智利当局还邀请美国航空航天局一个专家小组,借助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经验,为受困矿工在空间狭小、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保证生活质量提供借鉴。其次,智利铜矿成功应对灾难事件的关键要素,是预先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设施。在此次事故中,井下紧急避难所对于矿工在救援人员实施救助前延续生命起到了关键作用。矿工们在被确定受困位置之前的十几天,只能依靠避难所储存的食品维持生命,每人每48小时可以吃两汤勺的罐头鱼、半片饼干和半杯牛奶。如果当初矿业公司没有遵守井下应急机制的要求准备好这些设施和物资,受困矿工很可能等不到救援到来的那一天。第三,矿工们在灾难来临之时,依靠健全和优良的素质,积极展开自救也是创造奇迹的因素之一。事故发生后,33名矿工自发组织起来,积极与地面救援人员取得联系。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矿工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他指挥大家用一辆汽车的蓄电池为头灯充电,用手头的机器寻找水源。在耐心等待救援的同时,矿工们还积极协助救援工作。一名叫约翰尼?贝利奥斯的矿工成了井下的临时医生,他负责为其他矿工抽血和采集尿液样本,再通过专门传递设备送到地面上的医生手中。另外,在挖掘过程中,矿工们还帮助清理井下的碎石。尽管井下困难重重,但在确定被营救人员顺序时,矿工们都争着最后一个出井。心理专家指出,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头脑保证了矿工们能够在救援人员到来前和施救过程中,尽可能地延长生命。第四,回望两个月的救援过程,高新技术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到营救过程中使用的重型挖掘机和“胶囊”搭载舱,小到安慰矿工心灵的投影仪和灭菌铜纤维短袜,这些高新技术产品在帮助援救矿工的同时,也保证了他们在井下的生活质量。为了给矿工运送食品和药品,营救人员还设计了一种名叫“白兰鸽”的救援器材。这是一根5英寸长的空心圆柱,工作原理类似于气动导管。救援人员向“白兰鸽”中装入补给品,然后通过通风管送到矿工避难处。在整个救援过程中,细节的完善无疑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石。为了保证受困矿工的身体健康,来自美国的营养师制订了特殊的食谱,限定矿工每人每天摄入的热量不超过2200卡路里;救援人员为矿工提供了用灭菌铜纤维制造的短袜,以防止感染脚气;由于长时间未见阳光,矿工出井时都会戴上一副造价450美元的太阳镜以保护眼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怎样使文化建设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一环,怎样把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落实到从国家决策到基层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