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性格形成的决定因素(2)

心理学家同时也对“劣等家族”进行了对比研究,典型案例是一位叫卡里克库的家族。卡里克库在独立战争时期从军时与精神不健全的女子结合后,在之后的150年间,出生的子孙后代约有480人之多。对其中189人的详细报告表明,正常者仅有46人,余下的143人有的是精神不正常的,有的是酒精中毒者,有的是癫痫病患者,有的是犯罪分子,有的是卖淫者。卡里克库离开军队回到故乡之后,又和一个正常的妇女结婚。这个家族有子孙后代496人,都是正常人,与前一个妻子所生的后代相比较,有完全不同的个性特征,可见差异不是一般的大。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中心的研究指出,双生子即使分开生活,他们的饮食习惯、口味、声音、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爱好等性格特征,仍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之间的相似程度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很明显:

同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非双生子同胞兄弟的相关系数。

在该研究的双生子中有一对很早就分开的“双生子”,后来相遇时发现,他们不仅身高、体重相同,说话的腔调、做事的风格、步态姿势相似,兄弟俩的妻子都叫琳达,后来都离了婚,他们的大孩子都叫佳姆斯·奥伦,兄弟俩都开雪佛莱轿车,都有木工的业余爱好,都喜欢在同一海边度假,都在自家花园的树丛周围修了一圈坐椅..

这些现象表明:性格、爱好、志趣等确实与遗传物质——基因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遗传在某些性格形成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还相当大。而社会环境和后天影响相对没有多大影响。

遗传因素通过什么途径来影响人的性格?

意大利的人类学教授埃玛·玛莎解释说:“在卵子和精子的结合过程中,其男性或女性的显性基因占据优势的一方确定了新生婴儿的特征。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有同父母或祖辈一方相同的眼球颜色以及其他身体上酷似之处的原因。这种遗传基因同时也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特征。”她认为像激动、胆怯或者外向这些性格表现都是从基因中遗传下来的。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些学者对一些经过处理的豚鼠胚胎进行实验,使一部分豚鼠的身上只带有雄性基因,另一部分则只带有雌性基因,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母亲的基因对孩子智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父亲的基因则主要影响易感性和情绪。

一些科学家把对豚鼠的实验结果大胆地推移到了人类的性格遗传上,他们认为,“一个人个性的特点中至少有一半是直接由基因的特性决定的,大量的基因混合在一起互相作用产生综合效应决定了某人说话的语气、风格以及脾气等。”

更多的理论倾向认为,遗传因素通过智力而影响人的性格。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早已为研究证明了。以詹森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智力对人的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这种作用会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冷静地审时度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这样就会促使自己勇于克服困难,在艰难险阻面前表现出自觉、大胆、果断和坚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但凡政治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虽然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他们都兼有高度发达的智力、创造力和优良的性格特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