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男性无性化(2)

欣慰的是,新拍的《林海雪原》,据有关评论说,里面新添了 "秋天的菠菜 "。大家不妨看看。不过,在英雄由神还原为人的过程中,矫枉过正导致英雄庸俗化的倾向是不是也值得我们警惕呢?

不扯了,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英雄们不近女色的文化原因。

第一,我估摸着是后世道家的影响。道家认为,近女色不但影响寿命,且影响武功长进。

第二,传统观念认为,女人是祸水。如果这女人再很不幸运地长得漂亮了一些,那就坏了菜,在以道德伦理治天下的道德家眼里,就是妖精了,比如苏妲己、杨贵妃、褒姒姑娘等等。所以,男人欲成大器,必离祸水远点儿。像西楚霸王那样,最后关头了,嘴里还念叨着 "虞姬虞姬咱咋办",中国的江湖好汉们是很不屑于做的。

第三,儒家轻视女人,孔家老二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所以,中国男人就离女人与小人远远的。中国男人大庭广众之下不会对妻子表示爱意,中国男人抱孙不抱子。对于儿子,只有两字:庭训。直到如今,中国的男孩子回家,一看爹在客厅坐着,那跟孔鲤见其爹一样 -- "趋而过庭 ",想小跑着溜过去,可是没那么容易,当爹的早就在庭前埋伏多时时了:站住,干什么去了?就不说学习?看看当爹容易吗?得时时刻刻记着给儿子念紧箍咒。

第四,中国江湖,义字当先,重色轻友,为人所不耻。慢慢地,这种文化要求,就被江湖好汉们内化为一种心理自觉。这方面,刘备的 "妇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了尚能补,手足断了不能续 "理论堪称经典。我老是想,怪不得刘备有个扶不起的阿斗儿呢,问题的关键是阿斗娘在阿斗爹眼里就是件破衣服,破衣服若能生个神童,就出鬼了。再举一个例子,苏东坡在黄州任团练副使的时候,团练使蒋运看中了苏的侍妾春娘,提出以白马相赠,希望苏居士以春娘回赠。苏东坡虽然不舍,但还是说:美女换名驹,史不乏例。就这么同意了,春娘听说后,深感人不如畜,自杀身亡,苏东坡甚是惋惜。问题的关键是,照江湖规矩,苏东坡当时无法说出 "俺不换 "这三个字来,而且,苏先生也不知道后世的温莎公爵可以为了美人丢江山,即使知道,苏先生也会把他当做千金买一笑的混蛋周幽王而加以耻笑的。咳,真是没意思!

最后总结一下,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文学作者会如此热衷于制造这么一些畸形的男主人公形象。不过有一点我倒是知道的,可能正是因为中国文学戏曲里的男性主人公大都有点畸形,这才导致金庸占尽了便宜。在他的书里,男主人公个个既英雄又风流,既多才又多情,迷得大家都五迷三道的,张无忌,令狐冲,呵呵,光听这名字就招人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