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煤矿就买资源股

当我得知小潘决定进军股市时,不免为他捏了一把汗。我不知道小潘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从何而来,但据小溪讲述,小潘当时仅仅知道,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于是,在业余时间跑图书馆看书的同时,小潘还向自己的一位客户——老金,一个在股市中浸淫多年的人请教。

老金无疑是小潘的“贵人”。他是一个征战股市十多年,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涨跌考验的老股民。退休以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身于炒股当中,基本每天都会趴在电脑前关注股市变化。

2007年的一个夜晚,在小潘的邀请下,老金与他在一家夜排档开始畅聊。

即使过去了好几年,小潘对那天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在几杯52度的白酒下肚后,老金双颊已染上一层红晕,他说资源股是自己最为看好的,因为“物以稀为贵”。支撑的逻辑在于,煤炭、黄金、石油等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价格未来会持续走高。而且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消耗量的增大,资源的稀缺性将表现得更加严重,价格也会相应上涨。而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资源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加,矿产、石油、煤炭等肯定是日益珍贵。

但开煤矿、金矿动辄需要上千万资金,普通大众如何分享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红利呢?

“普通人是没有足够多的钱投资煤矿、开采石油的!但股市提供了一个分享渠道,那就是可以买煤炭股和石油股。”老金微笑着说。

“那是不是只要是资源股就具备投资价值呢?”

“显然不是!”老金语气坚决,“不是每只资源股都具备投资价值,但可以从一些政策分析出哪些资源未来有可能受益,例如煤炭股。”

外部环境显示,中国的煤炭行业正缓慢出现复苏的迹象。一些刚刚“破产”不久的煤矿重焕生机,一些在2000年年初下岗的煤炭工人陆续接受“高薪返聘”,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而在山东的秦皇岛,当地的大同优混煤平均结算价格上升2%,到达每公吨505元的历史高位,而同期山西优混煤的价格也上升2%,达到每公吨460元。

甚至一些因不合格被关闭的小煤矿也“死灰复燃”。2006年12 月初,山西省人大代表的实地调研表明,近年来,山西省关闭各类小煤矿 4 876座,但受利益驱动,重新开工的便达到了 3 000多座。

“当然,有一些东西是被忽略了的,你一定要学会分析政策。”老金自信地说道。

就在2006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牵头召开了“2007年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表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供需双方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价格的新机制基本确立”。而以本次会议为标志,在我国延续了50多年由政府直接组织召开全国煤炭订货会的历史即将结束,从2007年起,电企与煤企就煤价进行“一对一”的“谈判”。

“中国过去的国情告诉我们,只要是价格闯关,物价通常会呈现上升趋势。”老金传授着自己的经验之谈。煤炭订货会是最后一个被取消的物资订货会,与订货会一起结束历史使命的还有煤炭价格双轨制。此前,我国已陆续取消了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仪器仪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等十余种物资订货会。无一例外的是,价格双轨制取消后随之而来的肯定是价格闯关,其价格都有大幅攀升。

支持老金选择煤炭股的理由还有很多。

例如,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煤炭消费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煤炭消费的2倍),基于未来几年中国GDP保持8%~10%增长的预期,我国煤炭需求在2006年23.25亿吨的基数上,每年按现阶段增长情况的10%~12%测算,中国每年的煤炭需求将增加2.3亿吨~2.7亿吨。而巨大的增长量,实际上加快了煤炭稀缺性的显现。

此外,在需求旺盛的前提下,国土资源部于2007年年初出台了《关于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2007年2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索矿权申请。此外,《通知》也强调,除国务院批准的重点煤炭开发项目和使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或省级地质专项资金开展煤炭普查和必要详查的可以设置煤炭探矿权外,其他全部暂停。

从供给关系来看,一方面是需求的增加,一方面是供给的不足,按照经济学的供求理论,煤炭的价格上升趋势难改,而煤炭股股价自然也会高歌猛进。

但一旦价格高企,资源股也并非“好股票”。2007年11月5日,头顶着“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光环的中国石油以每股48元的高价上市,但上市首日便出现“破发”窘境,此后股价更是一路疯狂下跌,至今仍套牢着众多股民。

请注意,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股一直是中国整个市场当中最炙手可热的品种。从理财的角度而言,分享不到资源价格上涨的优势,就可以投资相应的资源股,但前提是,必须价格合适。A股市场的行情也显示,2007年以来随着煤炭、黄金等资源价格陆续走高,煤炭股与黄金股的市场表现非常抢眼,涨幅居沪深各大板块前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