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投射效应:职场人际关系最致命的误会(1)

引言:

为什么产生误会,心理学的投射效应是最强大的解释,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情绪、观念和好恶“投射”给别人。

的确如此,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一次一次地被“投射效应”所误导,用自己的想法一次次地误会别人,当然,我们也可能被别人误会,而且职场中的误会是如此常见。

以下所出现的案例,很常见但是人们却往往没有察觉,并且,最后的解析可能颠覆了你很久很久以来的固有认识,看完之后,可能令你“于我心有戚戚焉”,在大吃一惊的同时,或者拍案叫绝,或者冷汗如雨,或者会心一笑,或者怡然自得……

有句话叫“在一定的时间点上,重复旧的行为只有旧的结果”——职场人应该怎?利用自己的“投射效应”,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天地,而不是被“投射效应”所左右,误会了很多你本应理解的事情,本章陪你深入解决这一问题!

为什么,你总遇到一些“坏同事”

如果我说“误会”比“坏同事”更可怕,你会不会赞同?

实际上,因为“误会”在职场中出现的频率太多了,比我们可能遇到的“坏同事”多得多,所以,“误会”是职场人要克服的第一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偏见,很多人都存在着自我认识不足的情况。

也?是说,人们常常会费解,为什么有的事情的发展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是哪里出了差错;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同事非常好,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是一些日常的,让人头痛的事情。

关于同事,这是一个敏感词汇,他们不是我们的家人,不是我们的爱人,甚至都不能算是我们的朋友,但是,他们却是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每天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没错,他们就是既让人爱又让人恨的同事们。

在和同事的交往过程中,很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困惑,今天我们先来解答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们总会感觉自己在哪里工作都会遇到“坏同事”?

实际上,我们很容易把同事想象成“坏同事”,毕竟职场上总有这样一些人让自己感觉不太愉快,由于好坏的标准因人而异,各人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判断,如不专业、形象差、没有计划性、合作性差等,但这样的人却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坏同事”。那究竟谁才是“坏同事”,一般是指手段卑劣、品格不端的坏人。

可是有一些同事,你感觉他们不懂得尊重你,回报你,可能更多的是个人立场、思想观念和行事作风与众不同。他们的言行的确不那么让你感到舒服,但他们并不“坏”,如果认定对方是小人,自己往往就会认为自己本身没有太多?检讨的地方,更不会看到事实的真相。

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觉得自己总遭遇“坏同事”并非偶然,这缘于人们不能够了解自己,毕竟认识自己本身就是一件难事。

人们往往机械地判断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刘云飞和楚杰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有时候经常要去别的办公室复印材料,常常不论谁出去,就帮着对方带一份材料去复印。

一天,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刘云飞拿起楚杰的材料要去复印,他心想:“这个懒同事,每次十有八九都是让我去帮他复印材料。”于是,刘云飞就开玩笑似的顺口问楚杰:“你觉得有多少次?是你帮我复印材料呢?”

楚杰抬起头,坦然地说:“十有八九都是我去帮你复印的吧。”

这让刘云飞的感觉非常糟糕,他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不知回报的搭档。

当然,究竟谁复印材料更多一些,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在具体的工作操作中,这件事情很难精准地量化究竟谁做得更多,重要的是,两个人同时认为自己比对方做得更多。

这种现象实际上非常普遍,在职场中,有些人很受欢迎,工作上更是如鱼得水,有些人却四面树敌,难以融入集体之中。其实,很多时候,同事之间出现的误会都会与此有关,这种“自我服务偏?”很容易让我们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别人。当然,当别人有这种心理的时候,他们也同样看不清真实的状况。

于是,由于这样的误会,就会形成同事之间的反目,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对搭档的付出比搭档对自己的付出要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许,职场人应该懒于“认真”,远离斤斤计较,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要切身体会到对方言行中的合理成分。那么就可以让自己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

毕竟人的一生中90%的时间都要用于工作,每一天,职场人都朝九晚五地打拼。但是,就是在一些小事中,我们自己对别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因而犯了一些错误的职场行为,导致好人缘就在这些无谓的简单错误中悄悄地溜走了。如果能做到宽以待人,那么,职场中就没有处理不好的同事关系,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磕磕绊绊!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有的“坏同事”并没有那么可恶,你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化解与他们之间的矛盾,例如小林的同事非常懒,她的工作是验货,可是她的男同事经常趁小林不注意就开溜了,晚上六七点留小林一个女人在单位干活。

但是这个男同事大大咧咧惯了,他也不觉得小林心里会难受。于是,面对这个“木头人”,小林想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先跟这名男同事开玩笑,问他那么早回去是去相亲呢还是去干吗。果然,男同事有点不好意思了,紧接着,小林乘胜追击,对他说:“最近经理偶尔一两次会来咱们工作室,也不知道他是来检查工作呢还是考核出勤率呢?”

听完这句话,这个男同事再也没有偷溜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