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

很多时候你态度冰冷地拒绝朋友热情邀约的周末夜晚,实际上你并没有任何事,也没有其他什么聚会安排,当然,也有可能你纯粹是累了,想彻底地放松休息一下,哪儿也没兴致去。但更多时候是因为你懒,懒得动,懒得出门,甚至懒得去想自己为什么那么懒。于是乎,你宁愿选择窝在家里,把自己的活动半径锁定在客厅那三坪大、约六个榻榻米的空间(当然,实际空间依你们家的经济能力而定),然后眼神专注地盯着电视荧幕,将当晚的情绪变化交给电视遥控器去决定。把应该对生活的热情与注意力放在虚拟的戏剧情节上,随着剧情的高潮迭起而忽悲忽喜,当剧中身世坎坷、楚楚可怜的主角被穷凶恶极的坏人欺负时,在电视机前为他打抱不平、义愤填膺,甚至煽情地为主角不幸的遭遇掬一把同情的泪。还有这故事的完结篇也肯定会让你魂牵梦系一整个星期,那男女主角的误会冰释了吗?他们最后到底有没有幸福地在一起呢?

两相对照之下,你在面对自己的现实人生时,反而兴趣缺失,丝毫没有热情与动力去经营,或者改善,对发生在自身周遭的真实情感也无动于衷,宁愿把青春岁月虚耗在电视机前观看别人的人生;或者应该说是编剧笔下虚构的人生,然后再一味地抱怨自己的日常生活平淡无味、乏善可陈。

根据网络上的调查,时下六七年级学生的日常休闲活动,前三名居然都是可以在家独立完成,不需与他人互动的所谓休闲“活动”,诸如上网、看电视,甚至还有睡觉这一项。就连唯一在形式上勉强称得上有互动关系的也只是跟仅知昵称的网友在虚拟的世界里互打线上游戏。

阳光、空气跟水,是维持生命形态的基本三要素,这可能是连小学都还没毕业的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有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的一件事是,手机、电视跟网络,已成为F时代的年轻人在心理层面上赖以维生的新三要素。对他们而言,一个没有手机、电视跟网络的资讯蛮荒世界,那简直是一种恐怖而无从想象的事情。现今高度竞争、资讯爆炸的年代里,在唯恐落于人后的心态下,很多人得了资讯依赖恐慌症,出门忘记带手机,会整日都魂不守舍地焦虑,回到家,万一电视再断信不能看,电脑无法上网,那差不多就等于鱼脱离了水、人没氧气,会活不下去。很多时候,人跟机器间的互动关系还比较密切与频繁,现在连购物都可以不必外出上街,直接上网挑选,然后刷卡消费。也因此,人际关系反而相对地疏离,人跟人之间缺乏直接的情感交流。

社会上许多妨害风化的案件,即肇因于嫌犯长期沉溺于A片那非真实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加上自制力薄弱,一时冲动,而铸下的大错。因为,对他们而言,真实与虚幻间的界线是模糊的。在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假日,有些男生足不出户地把自己囚禁在房间里观看所谓的体育节目,他们宁愿在家吹冷气,看别人在电视荧幕的小方格里挥汗厮杀地灌篮,也不愿自己外出去运动,海阔天空地活动活动筋骨。而同一时间的女生们,则很可能人手一本罗曼史小说,躺在舒适的沙发椅上,仔细地阅读、咀嚼与消化别人在小说里所构筑美化过的世界,将想象力驰骋在平面印刷物的文字天地里,而放弃外出。

体会自己实际可以掌握的世界。另外,也有一部分人,凡事都提不起劲,他们选择在大白天里睡觉,似乎嫌人的一生已有三分之一时间花在睡觉的百分比还不够多。到了晚上,以上这些人很可能都会有志一同地坐在客厅里,打开电视,锁定某个频道,准时观赏当红的偶像剧,然后再不约而同地开始羡慕起剧中男女主角那多彩多姿、丰富瑰丽的感情生活。

上面所描述的情景可不是笑话一则,而是许多人实际的生活写照。这些所谓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们宁可聚精会神地把时间大把大把地花在观赏别人所谓精彩丰富的人生上,也不愿抽几小时的空,自己去体验周遭寻常的现实生活。问题是,现实人生就真的那么无趣吗?但很反讽的是,现今当红的偶像剧内容,大都取材自日常的生活,所饰演的演员其平均年龄与主要收视的观众相差无几,甚至场景也都是都会区一般寻常的街景。不论人物或剧情,相当程度地贴近时下青少年的生活,也因此,观众在情感的投射上是没有什么代沟的;不像早期琼瑶式的连续剧,时空背景设定在清末民初,一个离我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描述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痴男怨女,他们之间梦幻不实但一定要天长地久的爱情。

既然现今那些偶像剧的剧情,已较少背离现实,相当接近一般所谓“正常人”的生活,除了剧中主要男女演员的组合铁定是俊男美女,这点可能跟多数人实际的生活圈不太一样外,其他不也就是在演可能发生在你我周遭的故事,但大家为何还津津有味、饶富兴致地观赏下去呢?

因为不论是偶像剧、电影、舞台剧、小说等不同形式的戏剧,其主要传达与要求都只有一个原始目的,那就是在演或者说别人的故事。不管这故事情节的描述手法,导演或作者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第三人称来进行,总归还是在演别人的故事。为何我们会如此热衷地参与、投入这号称八大艺术之一的戏剧呢?其实,人之所以会如此热爱戏剧艺术,这里面隐含着几个复杂与微妙的因素:包括人对角色扮演的渴望,与对现实挫折不满足的宣泄,还有人类与生俱来的偷窥欲,以及想通过观赏与阅读陌生的事物,攫取经验与知识。其中通过戏剧获得知识这项意图,在现今偶像剧与罗曼史小说的故事人物取材,基本上都来自我们熟悉的文化范畴中,其作用力甚微。

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条轨道,你不可能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扮演两种角色,除非你是双面谍或者人格分裂,不然就是那种平日道貌岸然,暗地里却尽做些鸡鸣狗盗之事,真实一面还没曝光的伪君子。否则绝大多数的人,都只能有一种人生,其生活形态其实是相当固定的。所谓物以类聚,一个中规中矩白领阶级的上班族,其结交的朋友与生活圈大致上会在一个领域与范围内,他极有可能连要买一些违禁药品都会找不到门路。

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与贪婪的,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对角色扮演的渴望,于是我们将这股欲望转嫁至电影、小说以及戏剧上,借由观影的经验与小说的阅读,在情绪上以某种形式参与其中,体验自己终其一生也无法扮演的角色;或者是以第三者的角度在旁观看整个事件的发生,以满足我们自身对角色扮演的盼望。这多少也说明了角色扮演的线上游戏,一直以来都很受到青少年们欢迎的原因。而我们在观影与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了解跟体会到不同领域、不同生活圈的人,他们的感情生活、工作经验与特殊的际遇是如何的一种状况,这其实也是一种精神形式上的偷窥。

另外,像古惑仔之类的黑帮电影,会让人感到血脉贲张、精神亢奋,大呼过瘾。则是因为真实生活中谁也无法那样为所欲为,不受法律的约束与制裁,所以,观众的情绪会在充满暴力的画面刺激下,得到某种程度的宣泄。但是,真实人生与戏剧情节永远是两码子事,在黑帮电影中,男主角可以谈笑风生很潇洒地面对死亡,因为那是虚构的戏,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却都只能死一次,而且在道德与法律的规范下,犯错铁定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攸关正义的基本原则。

因为,现实生活上的挫折与不满足,通常是无法立即获得改善的。所以,不管是戏剧、小说与电影,或者是现在大行其道的偶像剧,它们都提供了一个浪漫的想象空间,让观众或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心有戚戚焉的共鸣,有着抚慰情绪、让人暂时忘却烦恼、逃避压力的作用。但不管偶像剧中的女主角如何温柔痴情、剧情怎样曲折、结局又如何感人肺腑,也跟你自己的人生毫无关系,对你所遭遇的困扰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因为戏里头超现实的剧情,是无法套用在你的生活上帮你解决任何事情的,最多就只是提供了你一个晚上的休闲娱乐,以及跟同学朋友间八卦闲聊的素材。

现在如果你再继续执迷不悟关起门来躲在家里,自怨自艾地感叹自己的生活平淡无趣,然后还是把时间大把花在观赏别人的人生上,那不久的将来,你可能还要再花更多时间来后悔现在的愚蠢行为。电视上的偶像剧推陈出新,永远观赏讨论不完,甚至播出后你还能买DVD回家重复温习,但青春却只有一次,年轻不要留白。不要在十几二十年后,你只知道那出偶像剧里的男女主角发生过什么故事,而却不记得自己仅有一次的青春,拥有了什么样的回忆。如果,你不想再虚掷青春,想拥有戏剧般丰富的人生,何妨把自己当主角,将周遭的人事物当配角与故事背景,换个角度与心情,将摄影镜头对准自己,自行编剧与导演自己所能掌控的生活,好好地演一出属于你自己现实人生的偶像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