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重逢(1)

第四章 重逢

月黑风高之夜。

山脚下四处密布巡逻岗哨,陶花近看这些士兵的穿着,像极了契丹士兵的衣服,与她在汴梁城见的那些周国士兵很不一样,不由觉得奇怪。

何四一向厌烦官兵,当即向陶花做了个手势,带人把距离最近的两个岗哨给击晕。陶花则拉开弓箭,将附近两个站在原地的岗哨射倒,一行人便过了山脚下这第一道防线。何四悄声对陶花说:“官兵军心涣散,将领又不懂训练之道,不必害怕。”

他话音未落,却听得背后一队巡逻的岗哨路过,有人高声呼喊:“这里倒了两个弟兄!这里还有两个!”声音一出,霎时间脚步纷纷,几队士兵拿着火把过来,立时发现了陶花一行,将他们团团围住。

何四毫无忌讳,起手落脚间伤掉数条人命,陶花见他如此,也就不再留情,箭箭穿喉,第一拨过来的士兵很快被击退。然而紧接着就听见响雷般的马蹄声,全身铠甲的重骑兵急驰而来。陶花听父亲讲过用兵之道,也知道重骑兵的厉害,当下示意何四退回山上,保持箭距,何四却怎么都不肯,他与官兵交手从未败过,执意要先去救出罗焰。

领头的将军看见他们,又看了看遍地尸首,冷冷道:“王爷不欲伤你们性命,若束手就缚,可免你们杀害官兵之罪。”

何四在他说话间纵身跃起,一刀横扫过去。那将军竖起长刀相迎,两人战在一处。何四虽然功夫颇强,却因为在地上,十分受限,不能即刻毙敌。后面的重骑兵已经纷纷上来,陶花拉弓,照面门没有盔甲处射去,前面数人倒下,本来以为可以吓退后面敌人,谁知后面的士兵并不畏惧,变换队形提盾推行过来。

箭支既已无用,在前面交战的何四就先被大队重骑兵围住击伤,那将军命人绑住他,对余下众人喊道:“你们今天来的那姓罗的匪首已经被俘,如果想留住性命,就来此请降,否则大军不日攻山,再不留活口!”

陶花听得罗焰被俘,又看眼前实在是插翅难逃,打到最后必然是力尽而亡。她自己并不惧一死,只怕连累山上众多弟兄,当下再也没有办法,放下弓箭,带众人过去。那将军没想到领头的就是这个女子,垂下马鞭,抬起陶花下巴看了看。陶花顿觉受辱,拍开他的鞭子,他见她如此不驯,翻身下马一掌往她脸上掴过去。

陶花后退一步躲开他的手掌,袖箭挥出直射他面门。他仰头想躲开,箭支擦破他鼻尖过去。陶花不欲重伤他,否则这般距离突然出手,他决难躲过。

那将军却不知道她手下留情,当即大怒,回头拿过长刀劈头就砍,对身后众人说:“拿下这个女贼!”

身后的兵士却没有行动,只是急忙提醒:“张将军,王爷有令,不得伤害女眷。”

他一边挥动长刀进攻,一边说:“这他妈是什么女眷!这就是一……”

他不在马上,地下长刀施展不开,又没有旁边的铁甲重兵护卫,三两下已经落了下风。陶花的近身功夫不算强,对付他却还绰绰有余,不容他说完,手中一柄小小袖箭已经指住他右眼。

她笑了笑,“这就是什么?”

那张将军虽然脾气火爆,这个时候却也懂得爱惜眼珠,老老实实说:“这……这就是……一活姑奶奶。”

陶花哼了一声,“我告诉你,姑奶奶想杀你刚刚就动手了,留你的命是为了让你们别伤害山上百姓。”说着将那张将军往怀中一带,小箭指住他咽喉,“让你的人全都退下去!”

她话音尚未落下,却突见三枚白羽箭自三个角度射向张将军。

陶花大惊后退躲闪,却仍是不及,一声都没响人质便在她手中被射死。

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敌阵中说:“张将军违抗王爷号令,死罪不可免,厚待家属。这位姑娘,你还是束手就擒吧。”

陶花仰头,对方阵中灯火通明,明晃晃照得她眼睛生疼,什么也看不清楚。她冷冷喝道:“本来我是不想打了,可你们欺辱我是个女子,姑奶奶今天偏就不降了!”

依旧是那老者的声音,“无礼之人已被处死,是在下治军不严,让姑娘见笑了。只是,老夫今年六十有三,倒是有两位姑奶奶,都早已化作了黄土。”

说话之时,两边的铁骑兵倏地展开一张大网,将陶花缚于其中,挣扎中听见那老者的声音,“本来不该绑你,但你实在太过凶悍,怕伤到王爷。”

落霞山一行人全都被俘,押在一间军帐当中。

陶花双手被牢缚在身后,两个兵丁紧紧压制住她,生怕她又甩出什么暗箭。她被迫得身躯前倾,只能看见地面。听到身旁的兵丁喊话:“请王爷吧。”

不一刻脚步移动,帐内进进出出,陶花费力仰头,看见进来一个长须长者,目光威严扫视众人。陶花猜想这就是王爷了,别过头去不理他,只等发落。

那长须长者却并不说话,又等得片刻,外面一阵疾风骤雨般的脚步声,显然来人行动极其迅速,帐门“哗”地一声被推开,几双脚踏进屋内。

陶花认得周围都是一式一样兵丁的军靴,只有正中间一双脚有些不同,也是一双长靴,却是不同的款式。陶花一见之下,觉得十分熟悉,猛然省起这是契丹人爱穿的样式,又想到刚刚交手时对方的服饰,心里忽然一凛:莫非这是个契丹降将?那自己多半认识。

想到此处,陶花抬头看向此人,是个黑衣少年。她本来估摸着会看到一张非常熟悉的面孔,可是真正看到时,又觉得陌生,她凝神想想自己确实没在契丹皇帝麾下见过此人;既然已经知道猜错,再定睛细瞧,心里放下了多半熟识此人的念头之后细看,竟又觉得并不完全陌生,眼梢唇角,又依稀仿佛似曾相识。

陶花在这里看了半晌的功夫,这人正一个个把他们几个人全部审视一遍,大家全都是一色夜行衣,陶花在最角落里,到得最后才看到陶花这里。此人看见陶花之后,面色骤然大变,一句话也不说径直走过来,推开两个兵丁伸手就解绳索。

陶花看他的面色行动,再加上刚才似曾相识的感觉,知道必然是旧识。她努力苦思,脑海中把但凡有点印像的契丹将领都过了一遍,却还是对不上号。转头再看向他,见他双唇微抖,不能成言,双手也激动发颤,一时竟然解不开绳索。旁边的兵丁伸手帮忙,才把缚着陶花的绳子卸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