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吉利出击(1)

[2009年3月27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大厦。]

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带着他招牌式的“憨笑”,宣布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Drivetrain Systems International,DSI),在他的背后是一面高高悬起的五星红旗。

吉利宣布收购DSI公司似乎有点出乎业界的意料,因为此前关于汽车狂人收购沃尔沃(Volvo)的消息正炒得沸沸扬扬,大家正在热盼沃尔沃到底能否“花落李家”时,经过一个多月频繁往返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调研,李书福快速锁定并决定收购DSI。

“长相敦厚、塌鼻细眼、十足草根特征”的李书福再次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一如多年前他参加央视颁奖晚会时,因为走路的动作特别慢,主持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一脸无辜地说,导演让这么做的,结果引起哄堂大笑,从而在人们的记忆中尤为深刻一样。

但不同的是,这位被媒体渲染为“悲情英雄”的民营企业家进行的是一起跨国并购案,在这桩交易中,吉利集团斥资约3亿港币收购了一家有着80多年历史,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自动变速器专业公司,这家公司还曾经是著名自动变速器公司博格华纳的全资子公司。

并购的过程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悬念。2009年2月,受金融危机影响,债务超过7000多万美元的DSI公司,不堪承受400多个员工追讨欠薪和经营环境迟迟不能改善的压力,向政府提出破产申请从而进入破产管理程序,并委托普华永道为其寻找买家。而此时的吉利集团为了实施国际化战略,正密切关注海外汽车产业局势的发展,并积极地为出海并购做着准备,那些拥有独特技术的零部件企业正好是吉利考虑的对象。普华永道这个能言善道的“媒人”适时登场了。无需太多口舌,一个愿卖,一个想买,于是这桩“姻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达成了。

尽管后续的企业整合尚难预料,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是一起皆大欢喜的收购,是一项多赢的交易,也有一个好的开始。

对吉利来说,其看重的是DSI公司在变速箱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因为吉利虽在小扭矩自动变速器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和DSI公司的技术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DSI公司拥有一大批世界级工程师,现有产品覆盖了四速和六速前后驱动及全驱动大扭矩自动变速器,目前还正在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八速前后驱动自动变速器、DCT双离合变速器及CVT无级变速器等。根据收购协议,DSI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可以引入中国,吉利集团在保留原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丰富了产品线,从而起到提升吉利汽车品质的作用。不仅如此,相对于在国际市场上默默无闻的吉利来说,DSI公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要大得多,并购后的吉利公司在变速箱领域迅速成为国际先进企业,必然起到创品牌的效应。

对于DSI来说,虽然被吉利全资收购,但公司的独立品牌并没有丧失,生产运营也保持独立,还可以从中国获取价格低廉的零配件,尤其对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究也因为并购而得以继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相当的保证。对DSI公司的员工来说,虽然会和新东家重新签订协议,但相对于在经济危机中“失业”,没有什么比保住“饭碗”更重要的了。而对于DSI公司的老客户福特汽车,DSI公司破产事件已经影响到它在澳大利亚的整车企业,因为DSI不能保证它所需要的变速器供应,而DSI被吉利收购后,承诺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对福特汽车的供货,福特汽车公司悬着的心终于回落到原位,自然欢喜。澳大利亚政府在这次并购中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购成功后,失业率降低,企业的正常经营还能增加政府税收,何乐而不为。这样看,在签约仪式上李书福的“憨笑”和中澳政府官员们的谈笑风生就一点也不难解释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