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侣行天下 云南--眼睛的盛宴(3)

这是云南大震震害资料显示的内容。

这一天,大地动摇了丽江的寂寞,倒塌、失踪、死亡,石破天惊。

有人说,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丽江像婴儿一样哭了。

旅游、经济建设、投资……就像是奶头一样,一个个对准了丽江这张嗷嗷待哺的小嘴。

丽江古城的纳西人喜欢新鲜的高楼大厦,将大批老房屋租赁给外地人经营,自己到新城区买下新房子。于是,丽江古城的元素得到了丰富:酒吧、摇滚、商铺、旅馆,这些现代化的元素都生长在丽江古旧的石板上。淙淙的流水从旁绕出,几棵小树,几段小桥,几个行人,成就了一簇芳村。

谁都忘了,只有纳西人被边缘化了。

他们的生活移居菜市场,那里的有很多女人对着血淋淋的猪,磨刀霍霍。这都是些非凡的女人,丽江纳西族女人。

在古城有座著名的桥,素有"男人桥上坐,女人桥上匆匆过"的谚语。路过这里的女性旅行者,都解恨似的贴着冰凉的石板坐上一会。但这从来没有改变纳西女人辛劳的命运。

一天,下午八时,太阳下山。

菜市场门口。

破收音机里一曲纳西民乐。

一个纳西老太太,负着夕阳,一左一右,一进一退,旁若无人地舞蹈着。

这是丽江的独步舞,当地人不奇怪,但外地人会。

丽江古城

有一天,我上网无意中点击"丽江古巷",弹出一张没有人的丽江光影图。

有所触动。

记得,以前学摄影构图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人是风景中最灵动的一点。所以,我们98中文这班人的照片里,总在三八界、黄金分割线等美丽规则的临界点上,设计一个人,一个影。画面千篇一律地孤单。

知识伤害美感,就如人影伤害丽江一样。

走丽江的人,大多来寻找安慰,没有想过,这是一个需要安慰的丽江。酒风横流,人影氲氤,能找到合适的安慰?也许不,但还有陌生。人说,怕孤单,其实更害怕彼此认识。在丽江,要遇到熟人,其实不易。

曾经的丽江,就如一个老去而未退役的风尘女子--王小波笔下的人物,皮肤皱褶,疲惫不堪,迎接着脆弱的向往和渴望。要去欣赏这个想象实在不易。在丽江的日子,我经常远远地躲在古城的半山上,躲开那些遗失眼泪的同类,白天抱着书,给L讲课,谈《孙子兵法》、说《老子》,闲时望着天井中碧蓝的天空发呆,连春眠的小乌龟都不愿意看我一眼。

有天黑夜,突然想起顾城来。我悄悄从L身边离开,偷偷地摸到阁楼下,摊一张白纸,冷不丁和心灵打了个照面,一个寒颤:许久不见,很是狰狞。心痛。

我想,丽江其实也痛的。

L纪事:

在丽江那段时间,Q一有空就坐在我边上,打开一本小册子开始给我补课。这本册子最初是《老子》,后来增加了一册《孙子兵法》。

开始的时候,Q一边给我解释古字,一边教我意思。我听了前面忘了后面。Q给我出了一个主意,她提前十五分钟把古字的解释注在书上,然后让我看一遍,再给我讲解。这样一来,我很快就弄明白了大意。

学习,我是挺乐意的。糟糕的是,Q在每天讲解之前增加了一个项目:要求我复述一遍前一天讲的内容,不然就不再讲下去。每天这个时候,我总是要看完了Q脸上的五颜六色,才勉强过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