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激烈的战斗(6)

>

一开始,战局的发展确实是朝着植田的愿望去的。日军充分发挥了其机械化优势,集中炮火攻击,专以摧毁第5军防御工事为乐。天还没亮,就一口气不歇地连续发炮,一两个小时之内炮弹轰出竟有三四千发之多。等到天蒙蒙亮,飞机也能看清目标了,便也来凑份子,进行俯冲轰炸。就这么反复刷过多遍后,等到正式进攻,第5军的前面别说工事,连泥巴都快被炸熟了。

炮轰机炸后,步兵开始进攻。同时,炮兵仍然在做配合,但为了不误伤自己的进攻部队,他们调整射距,转而轰击阵地侧后,阻断援军进入。

这套花活儿,估计植田在陆大时不知演练了多少遍,确实十分的熟练。

上午7时,庙行以南的麦家宅阵地被日军首先突破。

见此情景,日军随军记者们特激动。

一连打了两天,战局方面却毫无进展,就算作为指挥官的植田还能强作镇定,这些兄弟可再也受不了了。

他们跟植田不一样,作为记者,虽然用不着到战场上去送死,可是得赶稿子,采写“振奋民心”、“扬我军威”的报道啊!

植田战无建树,最多就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可他们得面临被报社老板炒鱿鱼扣奖金的危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报社天天来催要胜利消息,可是战场上却没料,这不是逼人上吊吗?

到底是玩笔杆子的,最后总算想通了:眼下维护皇军形象比什么都重要,有料要写,没有料制造点料也得写。

在实用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像“忠勇三肉弹”这样声情并茂的通讯报道便新鲜出炉了。

说中国部队在庙行阵地前拉了一道铁丝网,大家过不去,怎么办?于是便有三个上等兵主动要求承担爆破任务。

爆破就爆破吧,这三个小子还正经八百地演了一段感情戏,而且过程啰唆得很(当然,这也是通常情节铺垫的需要)。

先是眼泪鼻涕一大把,当众嘱托了后事,然后又把身上剩下的香烟和物品分发给其他人(便宜你们这些孙子了)。

走到门口,想想不甘心,又喝了几杯断头酒。

你可能有点想不明白,又不是上刑场,搞这么隆重干什么?中国19路军的那60名勇士可是眉头都不皱一下就上去了。

读到下面你就明白了。

既然是爆破,把炸药包放在铁丝网前面,拉开导火索,再往后爬(有胆的还可以跑两步),进入安全距离后等着爆炸不就行了?

可是他们不,三个“英勇”的爆破手认为以上程序比较麻烦,不像演感情戏那么过瘾,干脆就抱着炸药包,高喊着“天皇万岁”的口号直接冲了过去。

结果铁丝网炸开了,而他们自己也飞上了天。

记者们用“含泪”的笔调说,这三个“英雄”(或者说三个傻子)体现了大和魂的真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