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诚意(1)

【原文】

所谓诚其意①者,毋②自欺也。如恶恶臭③,如好好色④,此之谓自谦⑤。故君子必慎其独⑥也!

【注释】

① 诚其意:使意念诚实。意:意念,念头。

② 毋:不要。

③ 恶恶臭:厌恶难闻的气味。臭(xiù):气味。前一个“恶”,读作务,wù,厌恶的意思;后一个“恶”,读作善恶的“恶”,è,难闻的意思。

④ 好好色:喜欢美好、漂亮的颜色。色:颜色、色彩,后来引申为美色、美女。前一个“好”,读作号,hào,喜欢;后一个“好”,读作hǎo,是形容词,美好、漂亮的意思。

⑤ 谦:通慊,读作怯,qiè,满足、惬意的意思。

⑥ 慎其独:谨慎独处。慎:谨慎、小心的意思。独:无人监视的状态。

【译文】

所谓的“诚其意”,就是要保持内心的真诚,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污秽的臭气一样,又像喜欢美丽的色彩一样,都是真诚地发自内心。这也就是所谓的“自谦”。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必须谨慎地对待自己一个人独处时的行为,不敢有丝毫的放纵和懈怠。

【品评】

儒家的“诚意”,不仅仅是一种修养工夫,会体现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之中,而且也应该是一种修养境界和结果,是儒家追求“内圣”的重要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诚意,作为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具有本能的意义。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看见美色,自然爱慕;闻到臭味,本能躲避。这应该是“诚意”的原始状态,也就是经文中说到的“自谦”。但是,人之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人群中的,所以任何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别人的情感。如果处理得好,将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如果处理得不好,则可能恶化周围的人际关系,缩小人际交往的圈子。因此在面临“恶臭”、“好色”的时候,人一般都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好恶的情感行事,在一定功利效果考量的基础上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利弊的考量代替了本能的好恶,甚至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比如一个笑话说:乾隆皇帝放了一个臭屁,身边的大臣和绅本能地说出“真臭”之后,听到了乾隆“哼”的一声,和大人马上又说:“回过味来,有一点儿香。”这应该算是“诚意”的否定状态。

此外,“诚意”还应该有更高级的道德状态。各种事物均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恩赐,因此,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你说哪个事物美丽?哪个事物丑陋?那种味道好闻?那种味道难闻?臭豆腐也有特殊的美味。宋代的张载就认为,老百姓都是我的同胞,天下万物也都是我的伙伴;庄子也说过“道通为一”的话。如果从这样的角度考虑,万物之间的差异又何足道哉?但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下很大的“格物致知”的工夫。这就是“天道”,也是前文说过的“知之至也”。不过,仅仅“知道”还远远不够,“知道”了以后还应该转化成自己的道德实践,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但如何落实呢?那就是克服私心杂念,克服功利的考量,以善恶是非的标准要求自己。如果“善恶是非”的标准不是一时一地偶尔发挥作用,而是时时刻刻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日积月累,意念不断得到善化,上述的道德观念也就会变成自己思考问题时的潜意识。如此一来,在面临具体问题需要进行道德选择的时候,自然也就呈现出了“诚意”的状态。换句话说,到了这个较高的境界,根本不需要思虑,当下就能做出极为合乎道德、极为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孔子所讲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过是这个境界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

关于“诚意”的上述分析,颇为符合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大家冯友兰先生对于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分析。他认为,中国哲学中所讲到的人生境界,可以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中的人,处于最原始的状态。功利境界中的人,处处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标准。道德境界中的人,则以是非善恶为行为准则。善而无利,甚至杀身成仁,也勇往直前;恶而有利,也断然拒绝。至于最后的天地境界,冯友兰先生觉得很难表达清楚,结果他引用了张载的四句话来说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实际上,冯先生所讲的天地境界,与他所讲的“自然境界”具有类似的性质。我们认为,他所说的自然境界属于不自觉的状态,经过功利、道德的比较、熏陶之后的天地境界则属于自觉的状态。冯友兰先生关于人生四个境界的说明,与我们上一段中对于“诚意”的分析,具有异曲同工的性质。

不过,在达成更高级别“诚意”的过程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大学》中提出了一个“慎独”的工夫。慎独是品德修养的重要部分,也是儒家特别重视的修身的一个环节。《大学》讲的修身目的、修身方法、修身内容,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个人的道德自觉、道德自律。“慎独”就是谨慎地对待一个人独处时候的行为。一个人独处时能否按道德准则行事,是对人们道德自觉的严峻考验。《大学》反对“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的伪善,认为君子应当“诚于中,行于外”,内心意念真诚,自然而然流露于外,不必要伪装。立志自我修养品德的人,知道做好事,远离恶行,就会努力诚实的去做,而绝不会自欺欺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以求自己快意和满足,而不是随便做给别人看的。毕达哥拉斯说过:“无论是别人在跟前,还是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因为君子是内外如一,襟怀坦荡的,只有这样的人才真正能对社会起到榜样的作用:“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