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快乐情绪,自在调养脾胃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气得胃疼”或者“气得吃不下饭”,而高兴的时候则会“胃口大开”,可能你会觉得很奇怪,生气或者高兴是心情的问题,跟胃口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因为情绪会影响我们体内气血的运行和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当情绪舒畅时,气血冲和,脾胃也能正常工作,我们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正常,食欲就好。如果情绪不畅,则气血逆乱,脾胃气滞,运化受到影响,自然就茶不思,饭不想了。所以说,脾胃是最能感知我们情绪的脏器,心情不好,首先影响的就是脾胃,而脾胃不好,也会影响你的心情。

在路老身边学习,总会接触各种各样的患者,印象比较深的有这样一位女士,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她来就诊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烦死了”。叙述病情的时候,她的声音不大,但语气中透着一种焦灼,而且基本每句话都是以“烦”结尾。比如“昨儿天热得不行,我就吃了一根冰棍,胃就疼了一下午,烦死了”“每天晚上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又总是做梦,早晨起来感觉特别累,烦死了”“我身体不舒服,心情怎么会好啊,同事还说我得了抑郁症,真烦人”“老公也不知道心疼我,还嫌我折腾,您说烦不烦人”……总之就好像她的生活处处都不尽如人意。

路老很认真地听完了她的叙述,然后为她进行了诊断。通过详细询问她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路老了解到这个患者有萎缩性胃炎,她的一系列症状都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脾胃虚弱,运化水谷的能力就会下降,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气血不足、血不养心、神明失守,出现精神抑郁。所以,她的问题看似是情志上的,其实病根在脾胃,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功能。因为脾主思,脾胃功能正常,则思维敏捷、思虑专一。反之则思维散乱、精神不安、意志不定。通过调理脾胃就可以稳定情绪、平和心态,起到治疗抑郁、焦虑等精神性疾病的作用。同样,情绪上的波动也会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这位女士长期情绪抑郁,也会导致各种症状越来越严重,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开完药方之后,路老还对这位患者说了一句:“别老心烦,你这病就能好得快点”,这位女士听了这话,不好意思地笑了。

的确,情绪对脾胃的健康非常重要,古人就曾告诫我们“人之当食,须去烦恼”,“食前后不用见悲哀喜怒之事”,就是说不要带着坏心情去用餐。因为不良情绪持久存在和强度过大,不但会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还会使脾胃出现功能障碍,导致胃病。而脾胃发生病变,同样会影响人的情绪,就像那位患者说的“身体不舒服,心情怎么会好”。因此,把脾胃调养好至关重要。除了配合医生治疗,路老建议您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行调理:

1.饮食调养。脾胃虚弱的人,可多吃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糯米等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适当吃粗粮,粗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是减轻忧郁、消除烦躁不安的营养素。钙质可调节压抑的心情,适当补钙很重要。

2.哭是缓解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当情绪不稳、悲痛欲绝时,不要一味隐忍,可以通过哭来适当宣泄情绪。

3.受到不良情绪困扰时,不妨到无人处大声喊叫。通过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积郁发泄出来,也是不错的办法。

4.当情绪低落时,运动会转移你的注意力。因此可以通过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改变不良情绪。

5.心情不好时,找人倾诉也是很好的宣泄、转移不良情绪的方法。不愉快的事情憋在心里,会增加心理负担。如找人倾吐烦恼,心情就会顿感舒畅。还可以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6.学会使用移情法。当遇到不良情绪时,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玩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纸等,使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从而缓解消极的情绪,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7.敲打心包经、膻中穴。心包是心的宫墙。心为君主之官,不能受一点刺激,外邪犯心,首先影响到心包经,所以养心安神护脾胃,要从心包经开始,只有外围坚固,君主才能安宁。另外,中医讲“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穴是心包募穴,也就是心包能量的募集基地,我们把心包经比做皇帝的近臣,一些与喜乐有关的事情归他管,不顺心的事情也可以找他。心包经走行路线在手臂内侧正中线上,穿过手心(劳宫穴),直达中指末端。当我们感觉心情烦闷时,“捶胸”、“拍手”能得到一定缓解,就是因为这些动作起到了刺激膻中和劳宫穴的作用。每天敲打膻中穴两次,每次50下,可以帮助我们调畅气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