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有多个名字的安丁佬(1)

18、有多个名字的安丁佬

昂丁亦可写作安刺,听来则为“安鸡”,而在湖北话和安庆话方言区则称其“安丁佬”或“安丁胡子”。昂丁通体着鲜黄色,有点形似鲶鱼,而较鲶鱼小得多,上下唇两边同具四根口须,故鲶鱼在乡下也被称作“鲶胡子”。昂丁和鲶鱼一样有刺,不过鲶鱼只在胸鳍两旁长了两根不甚明显的刺,昂丁却支楞着三根大刺,特别是背上那根刺极大极尖利,呈锯齿状,有毒,倘一不小心扎着手,又疼又胀,令你抱着手嘘嘘倒吸冷气。然而这昂丁亦有趣,当你恶作剧地捏住背刺将它提起来,它不怎么扭动挣扎,却会瓮声瓮气发出“嘎嗡嘎嗡”的叫声。因我们那里乡下人称外祖父为“嘎(家)公”,所以常看到昂丁被人提在手中,在哄笑声中追着哪个倒霉蛋迫其喊“嘎公”。   

或许是那三根支张着的大刺碍事,昂丁游姿笨拙,左支右绌的,同时,它也是水中最有名的老实头。钓过鱼的人都知道,最好钓的鱼便是昂丁。昂丁大大咧咧的一点心数也没有,咬了饵后就一根筋朝水底拖,很少有脱钩的。早年农家每到春二三月里都要捞塘泥积肥,呆头呆脑的昂丁时常会夹在黝黑的塘泥中被那如畚箕状罱夹子夹上来。我小时候,每个春夏之交的傍晚都要抱一把绷绷钓去塘口插放。有一回,将三张钓忘在一处塘梢湾里,三日后想起来去寻时,每张钓上竟都拉起一条大昂丁,约有三四两重——与通常所见明黄色昂丁不同的是,这几条昂丁浑身作青绿色,圆滚滚肉嘟嘟的,甚是少见。

昂丁觅取活食,和鲶鱼一样,其肉如蒜瓣无刺,尤适宜喂幼儿吃。无论在高档酒店还是路边小饭馆,昂丁都是一道极受欢迎的菜肴。昂丁除了红烧、烧酸菜,还有汆汤,汤极白,肉细腻嫩白。芜湖人颇爱“安鸡笃(炖)豆腐”,特别是在冬天,几个朋友叫上一个骨嘟嘟冒着热气的“安鸡锅子”,再配上红椒青蒜和绿芫荽,外加三两盘炒菜,脱去外衣,细酌慢饮,嘘去块垒,品尽世情,额上微汗涔涔……味道的厚薄,便这般融入在人情冷暖的领略里。  

扬州人爱以昂丁伴臭豆腐(他们叫臭大元)红烧,其法是将昂丁在锅中煎透,烧至入味,再倒进铺有黄豆芽底料的砂锅中,加酱油,以小火慢炖,直至臭豆腐发泡起孔。上桌后,掀开砂锅盖,仍自颤颤的沸腾不已。此时撒些葱花、香菜末,红绿相间,未动筷子便有喷香与臭歪味一起扑入鼻孔。鱼与臭豆腐均极嫩,香鲜甜臭,诸味杂陈,犹如五色人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