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

这里就是孔子向老子请教。“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我们今天也是“晏闲”,大家周末嘛,到这里来学习“老庄”,也还是算“问至道”。当然,什么是“至道”?前面“舜问丞”和《大宗师》里一系列的解说,都是在“至道”里彷徨。这里老聃就说“汝齐戒”,首先要进行斋戒,如果我们不斋戒一番,那么我们的心就是乱哄哄的。某个老板现在有很多烦恼的事,我就劝他斋戒一下,找一个清静无人的地方去内省,昨天他买了一张票,不知道是去海南岛还是去哪里了。因为斋戒有好处,当然我们前面学习过庄子讲的“心斋”,对斋戒应有所了解。我们为什么要斋戒?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社会复杂的人事关系中耗,都在自己的喜怒哀乐中耗,都在酒色财气中耗,这种耗往往就失去了自我。因为你在这种局之中,仅仅是棋盘中的一个棋子而已,这个棋局是如何走的,你是身不由己的,哪怕你是在这里当将帅,你还是随着这个棋局的阴阳形势变化而顺逆难料。如果我们通过斋戒出了这个局,出了这个人事之局,那么你就“不在此山中”了,你就有一个新的感觉。所以,斋戒是一个人提升自己修为,清理自己思想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老子马上就说:“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你不通过斋戒怎么能够“疏瀹而心”?这个“而”,就是你,就是汝,《庄子》里的“而”经常就是“你”的意思。我们要把“汝”、“女”、“而”和“你”区分开来。当然,“你”这个用词就多了,“汝”、“女”、“而”也是“你”的意思。“疏”疏通,“瀹”(yu瑁┦窍吹樱褪俏颐且ü淅词柰ê拖吹游颐潜晃廴竞投氯男摹N颐撬的源搪罚搪肪鸵柰ā7鸾汤锉咛浮办保皇且熬猜恰保硪桓鼍褪且八嘉蕖薄!熬猜恰本褪窍矗褪清!八嘉蕖本褪鞘柰ǎü柘词刮颐潜晃廴镜男哪芄淮锏角辶镣ㄍ浮;挂霸柩蹦愕木瘢裁唇小霸柩蹦兀俊侗等痢防锼怠耙胧⒀髟虏仞亍保细裆侠此稻褪谴印霸柩┚瘛倍吹摹?

我们的精神,杂气充塞,“贪、嗔、痴、慢”太多,心里乱哄哄的、火爆爆的,没有那种饮冰的感觉。为什么梁启超把自己的文集叫《饮冰室文集》呢?就是要使自己冷静一些。但是我们的精神经常处于一种燥热状态,我们怎么办呢?老子在这里说,要“澡雪而精神”,我们的精神要用雪来全面地清洗一番,用雪来洗涤精神。

当然,这是形象化的比喻,但是我们怎样使自己的精神能够达到“澡雪”的状态。前面是“疏瀹”,这里要“澡雪”,同时要“掊击而知”!就是说我们的知识,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所知障”太重。道家讲究“弃圣绝知”,禅宗讲究“不立文字,言语道断”,都是“掊击而知”,要把自己的“知见”打落。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了不得,我是博士生,我是博导,我是大老板,我是领导,总觉得自己的经验、知识很伟大,很骄傲。但是对于大道而言,你的那点知识经验又算得了什么?你所拥有的知识,就像前面说的那样,“汝身非汝所有”,“汝形也非汝所有”,“子孙也非汝所有”,等等都非你所拥有。

你的精神也不是你所有,我们经常说:“你肚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自己并不知道。”只有在当下一念时,你的注意力关注在什么地方,你似乎就拥有了什么东西。我今天在欢乐,注意力放在“欢乐”上,我就欢乐;注意力放在“郁闷”上,我就郁闷;注意力放在生,就在生上;注意力放在死,就在死上;总之我们都是根据“当下”的一种感受而对世界进行感知。所以这种“知”,它的范围是很小很小的。哪怕你是博导,你还是要通过一些手段来表现你的知识,这种知识也是“缘起”,也当不得真。很多大学问家得了老年痴呆症,他的知识跑到哪里去了呢?一会儿中风了,半身不遂了,头脑一下也就不管用了。像这些事情我们看到的很多,我们看到很多很优秀的人,一到了晚年就变成植物人,成为痴呆人,他以前那么强势的精神,那么丰富的知识、聪睿的智慧,又到哪里去了呢?所以这些都由不得人。在道家学说里对这些是毫不客气的,没有把这些当成一回事。你的知识、智慧都是愚弄人的,都是愚弄你自己的,首先,我们要把这些都放下才行。

“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老子继续对孔子说,“窅”就是杳,就是冥,也就是幽深杳冥,当然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无形无相的。怎么能说得清楚?说不清楚的。这里试着给你说一下它的大概,只是把它的规矩,大略简单地给你归纳一下,讲给你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