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月宝宝的早教(3)

为什么说宝宝与他人交往很重要

已经过了半周岁的宝宝还没有形成心理学上所谓的“害羞情结”,所以大多数宝宝的性格都很外向。这个月龄的宝宝喜欢接近熟悉的人,并能分出家里人和陌生人,对爸爸妈妈之外的其他人也会以微笑或张开胳膊等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友好。所以,爸爸妈妈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经常抱宝宝到邻居家去串门或到小区花园里去散步,让宝宝多接触其他人,尤其要多和其他小朋友玩,为宝宝提供与他人交往的环境,并利用与他人交往的时机教宝宝一些社交礼仪,如挥手道别、道谢等。

但是,也有一些宝宝怕生,见到生人时就会把脸扑入妈妈怀中,表现出害怕的情绪甚至哭闹。这部分宝宝也害怕去陌生的地方,害怕接触陌生的事物。对这样的宝宝,爸爸妈妈要刻意多带宝宝到外面去熟悉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逐步消除宝宝的恐惧心理。

怎样培养宝宝的爱心

婴幼儿期是人各种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心的形成也是在婴幼儿时期。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抓起。在婴儿时期,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做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爸爸妈妈要富有爱心。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怎样通过游戏和玩具培养宝宝的爱心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有爱心,社会才能和谐和进步,所以爸爸妈妈从小就要培养宝宝的爱心,这对宝宝长大以后形成社会亲和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游戏和玩具培养宝宝的爱心: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买一些柔软的绒毛玩具,比如小熊、小狗、娃娃等,这特别适宜女宝宝。把玩具交给宝宝以后,爸爸妈妈应鼓励宝宝温柔地对待玩具,与玩具一块做游戏。

可以教宝宝怎样抱绒毛玩具,并做示范给宝宝看。这时的宝宝已经有了很强的模仿力,大人的示范一定会让宝宝学会彬彬有礼和善意待人的好品德。经过这样的游戏,宝宝很快就会“照顾”他的玩具了。

怎样用玩具法让宝宝展现力量

表现自己是人的本能,也是一种健康心理的具体体现。玩具法游戏就可以让宝宝开始懂得怎样表现自己,怎样体现自己的力量。

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找一些可以发出响声的玩具,如一捏就响的玩偶,按动玩具上的按钮就能制造一些“噪声”或弹出一个面孔的魔术玩具等。也可以让宝宝玩不倒翁,推倒了看它怎样站起来,站起来再把不倒翁推倒。还可以让宝宝堆砌积木,然后再把堆砌好的塑料积木打倒。

这种自己动手之后能够产生声响效果或形象效果的玩具玩法,能使宝宝对自己的本领感到非常得意,既提高了宝宝的兴趣,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宝宝的自信心。

怎样用形体游戏让宝宝展现力量

因为现在宝宝的上身已经非常有力,并且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头部,大多数宝宝也已经能从俯卧姿势翻身到仰卧姿势了。这时可以试着和宝宝在地板上或床上玩一些翻身、扭头、起坐等形体游戏,让宝宝尽量展示自己的本领,既可以锻炼体能又可以达到展现自己力量的目的。在做这种形体游戏时,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宝宝的体能不允许的或宝宝还没学会的动作坚决不做。

咀嚼、吞咽训练对宝宝有什么好处

会吸吮是宝宝的本能,但出牙后要学会咬一小块食物,并嚼碎后吞咽下去,就需要后天的训练和培养了。

由于这时的宝宝还不会咀嚼和吞咽食物,所以当妈妈或爸爸用小勺给宝宝喂半固体食物时,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用舌头将食物顶出或吐出来,甚至在吞咽时有哽噎现象。但只要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宝宝就会逐步克服上面所说的现象,形成与吞咽的协同动作有关的条件反射。

在进行咀嚼、吞咽训练时,由于不同的宝宝有着不同的适应性的心理素质差异,所以有的宝宝只要经过数次试喂即可适应,而有的宝宝则需要1~2个月才能学会。

所以,在让宝宝学习咀嚼和吞咽时,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怎样锻炼宝宝独自玩耍的能力

宝宝逐渐长大,爸爸妈妈不仅要锻炼宝宝的身体,也不能忽视对宝宝精神上的训练。最好试着锻炼宝宝独自玩耍的能力,以免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过强。在宝宝醒着且情绪好的时候,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可以把宝宝放在床上或地板上的垫子上,给宝宝摆上一些不会造成危险的玩具,让宝宝自己自由玩耍。

宝宝智能发展测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