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早期智力开发很重要(6)

25~27个月:自己做事情

运动发育

独自上下楼。鼓励宝宝尽量不扶着墙上楼。当宝宝会自己上楼之后,父母要帮助宝宝自己下楼,开始父母先拉着宝宝从楼梯上下来,到最下面一个台阶时,松开手,让宝宝自己下,然后改为让宝宝自己下最下面的第二阶、第三阶直至第四阶等。可以训练让宝宝两脚交替使用下楼梯。

单腿站立。宝宝可以自己用单腿站立一会儿。单腿站立游戏。大人与宝宝面对面站着。大人先抬起一只脚,让宝宝明白用一只脚也能站得住。鼓励宝宝抬起一条腿,一只脚离开地面就可以了。单腿站立时宝宝上身会摇晃,大人要先扶住宝宝的身体,然后轻轻放开,让宝宝独自单腿站立数秒钟,然后告诉宝宝轻轻放下脚,反复练习上述动作。此项运动对宝宝的平衡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好处。

自己迈过障碍物。宝宝走路遇到障碍物时,会跨过去、跳过去,或者搬开障碍物再走过去。这是培养宝宝大脑判断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的一项非常好的运动。

越过障碍物练习。开始时,设置的障碍物高度要低一些,如在地上画一条线、放置一根绳或一根棍等,让宝宝迈过去。等宝宝适应后,逐渐增加难度,放一个小板凳,或两个板凳中间放一块板,让宝宝迈过去。比较高的障碍物,用纸盒来代替,这样如果宝宝迈不过去,也不会有危险。练习时,可以先给宝宝一些帮助,如先拉住宝宝的一只手帮助宝宝跨过障碍物,以后再让宝宝自己跨过障碍物。

会搭各种形状的积木。宝宝能够凭借自己对多种物体的感观认识,搭出各式各样的东西,如小房子、小屋,还可以搭出一列小火车等。

语言发育

会背诵儿歌。可以有意识地教宝宝背诵一些好听、易懂、易学、健康、活泼、形象的儿歌,让宝宝反复背诵。

会用形容词。宝宝开始使用形容词来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如看见妈妈换了一件新衣服,他会说:“妈妈好漂亮”;到马路上看见小汽车,宝宝会说:“小车跑得真快。”看见红苹果时,他会说:“我要吃大红苹果。”大人在平时说话时,应该多注意加用一些形容词类的语言,让宝宝慢慢体会其中的意思,用过几次,宝宝就会使用这些词汇了。

认知和生活交往能力

知道“大”和“小”的概念。宝宝能够分辨“大”和“小”,说明宝宝已经有了对应和比较的思维。日常生活中同类物品“大”和“小”的练习。如对宝宝说:“爸爸用大碗,宝宝用小碗”、“妈妈用大杯喝水,宝宝用小杯喝水”。坐车时告诉宝宝:“大卡车,小汽车”等,使宝宝对大和小有初步的印象。

准确辨认形状和颜色。宝宝能辨认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方形、圆形等。父母可以做一些颜色比较鲜艳的圆形纸板和方形纸板,教宝宝辨认。教宝宝将两个方形纸板摞在一起,圆形纸板摞在一起,这样反复训练,直到宝宝能够自己将同样形状的纸板摞在一起。宝宝能说出两种不同形状的名称,并能正确匹配两种不同形状的纸板。

有简单的是非观念。宝宝已经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人或事物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好”与“不好”的事情,如知道“两个人吵架是不好的事情”、“打人是不对的”、“吃东西不洗手是不对的”等。这些是非观念对宝宝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宝宝懂得是非。

自己做事情。一般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会做很多事情了,如自己吃饭,自己穿外衣和鞋袜,自己解大小便等。

28~30个月:踢球和投球

运动发育

踢球和投球。许多宝宝都对球感兴趣,看着大人拿球抛来抛去,或球在脚下滚来滚去的样子,宝宝会觉得新鲜和不可思议。利用宝宝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通过玩球促进宝宝的运动发育是再好不过的活动了。

踢球游戏。爸爸与宝宝面对面站着,把球放到爸爸的脚下;爸爸先示范踢球动作,伸腿做踢球动作;让宝宝伸出脚,慢慢做踢球动作;宝宝把球踢了出去,爸爸接球,再踢回到宝宝身边;反复踢球多次。

投球游戏。爸爸与宝宝面对面站着,爸爸把球拿在手里;爸爸先示范投球动作,伸出手把球投给宝宝;让宝宝伸出手,慢慢做投球动作;爸爸接球,再投回到宝宝身边;反复投球多次。学会投球之前,宝宝要先学会把球准确地扔出去,之后再开始学习投球。

跳远游戏。父母在地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位置做原地蹦跳示范动作,并让宝宝跟着原地蹦跳几次;爸爸用力向前蹦跳一次,并让宝宝跟着向前蹦跳一次;反复练习数次。将向前蹦跳的位置与原地的位置进行比较,看看每次宝宝蹦出多远,并鼓励宝宝说:“看看,我们的宝宝蹦得越来越远了。”蹦出多远并不是主要的,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宝宝双腿的协调能力。

语言发育

学用代名词。宝宝已经能够区别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能够大概理解“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这些概念。但宝宝常常把这些代名词弄混,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多注意训练。

会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是提问题中最简单的问法。宝宝的好奇心很强,想象力也极为丰富,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他总是想问一问,因此,教会宝宝提问题是帮助宝宝满足好奇心的首要方法。

“这是什么”提问游戏。妈妈与宝宝坐在一起;妈妈指着某一张图片问宝宝:“这是什么?”宝宝回答出来,就可以再问下一张图片中的物品的名称;宝宝回答不出来,就对他说:“宝宝问妈妈吧,好吗?”让宝宝问:“这是什么?”妈妈认真回答。让宝宝反复问多次。

认知和生活交往能力

知道“多少”、“长短”、“上下”等概念。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可以设置一些有对应关系的事物或环境。吃饭时,给爸爸多盛一些,给妈妈少盛一些,然后对宝宝说:“你看,爸爸的碗里饭多,妈妈的碗里饭少。”和宝宝比手指头长短,比下肢的长短,告诉宝宝大人的手指头比宝宝的手指头要长,妈妈的腿比宝宝的腿要长。家中摆放东西时告诉宝宝,妈妈的东西放上边,宝宝的玩具放下边。睡觉时告诉宝宝,宝宝的衣服放凳子上面,宝宝的小鞋放凳子下面。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对应实例,只要细心,稍加留意,多说几句,宝宝就会收益许多。

懂得“1”和“许多”。在日常生活中,所有事物都有一定的数和量的关系,如告诉宝宝有一个玩具娃娃、两只手枪,过节时妈妈给宝宝买了很多大气球等。这些带有数字概念的人或事对宝宝理解数字,获得感性认识是非常有好处的。

宝宝一般对多的概念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1”的概念是不容易理解的,因此,教会宝宝理解各种事物都是一个一个小事物组成的,是非常重要的。

积木分堆游戏。摆积木,一堆有1个,一堆有5个;让宝宝数一数各堆的积木,数完之后告诉宝宝哪边的积木多;再重新分成两堆,一堆有2个,一堆有6个;问宝宝哪堆积木多;宝宝回答正确。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只要宝宝懂得“1”和“许多”不一样就可以了。

能数1~10。大人如果反复教宝宝从1数到10,也许宝宝对数字还不理解,不过没有关系,反复让他数。

懂得表扬和批评。宝宝到了这个年龄已经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了,特别是一些父母认为比较“倔”的宝宝更是喜欢自己做事,做完事情之后,如果得到大人的表扬,他会表现得兴高采烈。如果事情没有做好,可能还损坏了一些东西,这时如果大人不高兴批评了几句,宝宝就会情绪低落,甚至哭闹不安。 宝宝需要鼓励,对宝宝的表扬胜过一切灵丹妙药。宝宝愿意自己做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让他从中体会乐趣和愉快。

与小伙伴争夺玩具。当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时,他首先表现为不愿意把给自己的玩具给别人。和别人一块玩儿时,也不愿意让别人拿着玩具,只能自己拿着。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这说明宝宝已经知道自己和别人是有区别的,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拿着。当发生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要过于着急,可以用一些宝宝能接受的动作和语言来告诉宝宝:“宝宝的玩具可以借给××吗?他是妈妈的好朋友,也是你的好朋友!”“把积木借给××玩,好吗?他会帮你搭一个长长的火车,你们一块玩。”等。一旦宝宝与别人玩了几次感到很愉快,下一次他就会主动去找别的小朋友玩耍了。

让宝宝帮助大人干一点家务事。首先让宝宝练习拿一些他能看得见、够得着的东西,从一件开始逐渐增加,每次取完之后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如取小板凳、妈妈的外套等,上街时帮助妈妈拿塑料袋等。从小培养宝宝热爱劳动、热爱家庭、互相帮助的性格。

31~36个月:小大人

运动发育

熟练上下楼。反复锻炼宝宝的双脚交替动作,当宝宝可以很灵活地用双脚交替上下楼时,说明宝宝四肢已经具有了很好的协调能力了。

按口令做操。让宝宝模仿大人的动作,如两胳膊向上伸展、向下伸展、水平抬起、下肢踢腿、全身转动及蹦跳运动等都是非常好的身体活动项目。

跟学“跳舞”。一些宝宝很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模仿电视中的跳舞动作,父母看到时,一定要给予鼓励,最好拍手鼓掌。

学习形象舞蹈。有一些儿童形象舞蹈,如学马儿跑、兔子跳及小熊蹦等都是非常有趣的舞蹈,跳舞时播放一些活泼有趣的儿歌或歌曲,让宝宝跟着学习和蹦跳,动作做得好坏没关系,凭借宝宝自己的想像力,可以做出各种动作。

自己插(搭)积木。能够插出许多各类小房子、各种小汽车的形状。

语言发育

会说复杂语句。本月龄宝宝词汇量增多,已经初步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用语,能掌握的词汇近1000个。宝宝说的句子一般比较短,以5~10个词为主,如“妈妈带我上公园”、“我要玩积木”、“妈妈为什么还不回来”等语句,一般以对话语言为主。

会背多首儿歌。适合这个年龄段宝宝背诵的儿歌一般多以四句为主,每句的字数通常为4~8个,宝宝背诵的能力比前几个月有明显的进步,经常练习背诵的宝宝甚至能背诵十几首唐诗。与宝宝做游戏时,边玩边教宝宝说儿歌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教宝宝提问题。开始提问题是宝宝智力进步的又一表现,这说明宝宝已经逐步具有思考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父母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提问题,如“为什么早上起来要刷牙”、“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给宝宝讲解图画中的内容可以启发宝宝提问题,如讲解老狼和小兔的故事时,启发宝宝思考“为什么小兔妈妈不让小兔给老狼开门”、“夜里兔妈妈不在时小兔们应该怎么办”等。告诉宝宝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就可以问“为什么”或“怎么办”,逐渐培养宝宝爱提问题的习惯,这对宝宝今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复述简单故事。在生活中、户外等地方如果宝宝遇到了一些事,宝宝想把这件事告诉大人,如白天在家和小姨玩什么了、到外边干什么了等。这时大人一定要耐心听宝宝把事情说清楚,对宝宝说:“慢慢说,不要着急,妈妈听着呢”。如果宝宝只会用几个不连贯的词来表达,大人可以帮助他把这些词整理成两三个完整的句子,让宝宝跟着说,或让宝宝自己说,说完之后要及时表扬,然后大人再用几个完整的句子把事情清清楚楚地说给宝宝听。

认知和生活交往能力

辨认性别。宝宝对性别的认识是很朦胧的,父母可以通过妈妈、爸爸以及奶奶、爷爷等不同的性别特征来告诉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也可以与邻居家的小孩作对比,从外部的特征让宝宝来了解男孩和女孩的不同,这对于宝宝今后的身心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文明和礼貌待人语言训练。宝宝已经会说很多话了,这时要注意宝宝和其他人的交往,遇见和爸爸妈妈说话的大人时一定要告诉宝宝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打招呼时要说:“你好”,离开时要说:“再见”,养成习惯以后宝宝遇到认识的大人就会主动打招呼,和小朋友见面时也要互相称呼问好等,这样宝宝从小就形成了良好习惯。

小群体交往活动。宝宝不满足于自己玩耍了,需要和其他人共同进行活动,可以丰富玩耍内容。小群体活动通常以两三个人在一起玩耍为主。这种交往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尤为明显,如当医生给病人看病,当司机开车拉乘客等,均为一对一的交往活动,或是两三个人的交往。尽管人数不多,但却是群体活动的萌芽状态,它是宝宝以后参加多群体活动的基础。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宝宝能自己用勺子吃饭且饭菜不会撒出来,用杯子喝水不洒到外面;在大人的帮助下自己穿衣服、裤子和鞋袜;有一些宝宝还可以解开扣子或系按扣;自己会在流水的水龙头下用肥皂洗手并用毛巾擦干,用水洗脸;能自己上厕所;能自己盖被睡觉,夜里基本不尿床。这些生活技能正是他们上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的前提条件。

会玩“过家家”游戏。这是3岁宝宝最喜欢玩的游戏。有些宝宝只会模仿一些做家务的动作,如抱小娃娃、给小娃娃喂饭、给小娃娃看病、搭小房子等,这时的宝宝还并不知道去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但是如果大人提醒宝宝,如说:“你来当小娃娃的妈妈吧,好吗?”,宝宝就会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慢慢进入角色。父母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过家家”的东西,如小娃娃、小衣服、小勺、小碗、小纸盒、出门用的小汽车等。如果有时间大人还可以陪着宝宝玩一玩,给宝宝的游戏增添一些新的内容,丰富宝宝的想像力。

骑小三轮车。骑车是一项练习全身协调功能的运动游戏,包括手眼协调、上下肢与身体的平衡等多种能力。刚开始骑的时候,宝宝可能不会控制身体的平衡,需要父母扶着小三轮车,学会双足的蹬踏动作,然后告诉宝宝双手把好前扶手,眼睛看着前方,父母边推边鼓励宝宝向前骑。有一些宝宝胆子小,不敢用力蹬,大人可以先推他走一圈,一边推一边让宝宝用双足做蹬踏动作,以后逐渐训练宝宝骑车拐弯、躲过障碍物等随机应变能力。

读书导航